网站首页 > 我爱减肥> 文章内容

华语流行歌曲发展史docx

※发布时间:2018/3/3 15:05:0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1.本站不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華語流行歌曲」係泛指利用華語所演唱的流行歌曲,主要盛行於臺灣、中國大陸、、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其他使用華語的地區。說到第一首華語流行歌曲,要追溯至上世紀的二零年代,由黎錦暉於1927年所創作的「毛毛雨」,距今已有八十五年的歷史。近一世紀以來,「華語流行歌曲」的重心由上海移至及臺灣,再由臺灣前進至中國大陸,帶領「華語流行歌曲」成為全球音樂文化的重要角色。茲將百年來臺灣華語流行歌曲的發展及演進簡述如下:上海時期(1920~1949)說到中國流行歌曲的起源,則要從開山祖師黎錦暉說起。黎錦暉於1891年出生在湖南湘潭,從小喜愛音樂,並曾加入大學音樂團。五四運動後,深覺中國音樂應以自己的民族音樂為重點,便開始成立「明月音樂社」。1921年,黎錦暉創作了第一部兒童歌舞劇「麻雀與小孩」,之後的六年間,他總共創作了12部兒童歌舞劇及24首兒童表演歌曲。1927年,黎錦暉在上海創辦「中華歌舞專門學校」,成為中國第一所專門訓練歌舞人才的學校。後來,由於經費不足而解散,所幸得到朋友資助,改辦「美校」。這段期間,他寫了最早的一首國語流行歌「毛毛雨」及「妹妹我愛你」、「落花流水」、「人面桃花」等歌曲。這些國語流行歌曲推出後,很快的便風靡大街小巷,並被稱之為「時代曲」。1928年,美校結束,黎錦暉隨即成立「中華歌舞團」,並遠赴東南亞一帶巡迴演出。之後,中華歌舞團因南洋演出造成虧損而解散,黎錦暉為籌歸國旅費,允諾上海出版商以創作百首歌曲的稿費支應。此段時間的作品如「桃花江」、「特別快車」等,皆是膾炙人口的歌曲。回國後,黎錦暉重整旗鼓,於次年又組「明月歌劇社」,並擔任社長。1930年,明月歌劇社至、天津一帶演出,造成轟動,並招徠嚴華、白虹及周璇等歌者。1931年,上海聯華影業製片公司吸收明月歌劇社成員,而成立「聯華歌舞班」,拍攝多部有聲歌舞短片。30年代正好是上海廣播快速發展的時期,光是1931及1932年,上海就成立了30多家的廣播電台。另外,並成立了許多由歌手與樂手組成的「歌詠社」,以現場演出的方式填補廣告空檔。其中具代表性的如「梅花歌舞團」、「芙蓉團」、「上海社」等,往往一天趕場的廣播電台就達五、六家之多。同期間,有聲電影也在上海開始興盛起來,電影與音樂的結合成為市場主流,許多歌者開始進軍電影界,成為影歌雙棲明星。「明月歌劇社」的社員王人美、白虹及周璇等人陸續進入上海影壇,之後如龔秋霞、陳娟娟、嚴華等歌舞團演員也都成了相當有名的電影明星。當時他們所演唱的歌曲如「夜上海」、「夜來香」、「玫瑰玫瑰我愛你」、「香格里拉」及「何日君再來」等,皆是相當有名的電影主題曲及插曲代表。三零年代的上海,已有多家外資唱片公司設立,而其中以雞為商標的英商「百代」公司及以狗為商標的美商「勝利」公司最具代表。許多在電台及舞廳唱紅的歌舞團員們在轉入電影界後,紛紛與「百代」與「勝利」公司簽約,開始灌製大量的流行歌曲。這段期間,在廣播、有聲電影及唱片公司的帶動下,這些流行歌曲不僅在公共場所廣受歡迎,並已進入家庭及學校,在大街小巷間傳唱。三、四零年代的代表歌星及歌曲包括周璇的「鳳凰于飛」、「月圓花好」、「愛神的箭」,白虹的「郎是春日風」、「薔薇花」、「河上的月色」,白光的「魂縈舊夢」、「如果沒有你」、「等著你回來」,姚莉的「秦淮河畔」、「秋的懷念」、「白蘭香」,吳鶯音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岷江夜曲」、「斷腸紅」,李香蘭的「海燕」、「恨不相逢未嫁時」、「夜來香」及龔秋霞的「秋水伊人」、「夢中人」、「春風野草」等。代表的詞曲作家則有黎錦光、陳歌辛、姚敏、嚴華、劉雪庵等人,其中以創作「香格里拉」、「採檳榔」、「夜來香」等歌曲的黎錦光及創作「瑰玫瑰我愛你」、「夜上海」、「薔薇處處開」等歌曲的陳歌辛最為知名。海港時期(1950~1964)1949年國共,許多「海派時代曲」的名家,包括陳歌辛、李厚襄、姚敏、陶秦、陳蝶衣等詞曲創作者,以及白光、李麗華、姚莉、張露、龔秋霞等歌者,紛紛選擇在定居。50年代初期,李厚襄與胞弟李中民創辦「大長城」唱片公司,產生了許多國語歌曲新作,如白光的「嘆十聲」、李麗華的「小喇叭」及龔秋霞的「祝福」等。1952年底,「百代」唱片公司在設立辦事處,將姚敏、陳蝶衣等詞曲作家收歸旗下,創作新的國語歌曲,與「大長城」唱片公司展開競爭。此外,連未南移的黎錦光、嚴折西等詞曲作家,也持續把作品寄到發表。此時因的社會較安定、經濟較繁榮,使得電影及唱片業得以蓬勃發展,國語流行歌曲的生產重心也正式由上海轉移至。50年代的,除了上海南移的多位音樂名家外,也產生了不少影壇新進及歌壇新秀。影壇新進如葛蘭、林翠、李湄、尤敏、韓菁清及葉楓等,同時也加入歌唱新人的行列。在歌壇新秀部份,則以方靜音、席靜婷、崔萍、劉韻、江玲、顧媚、潘迪華及方逸華等較為知名。此外,尚有從星馬地區招聘至的歌手,如潘秀瓊、張萊萊、藍娣及華怡保等。此時,港產國語時代曲已取代傳統粵曲,成為音樂的主流。在1949年的同時,國民播遷來台,大量的人口湧入,帶動台北西門町地區的繁榮景象。1952年後,沿著西門町的淡水河畔直到螢橋一帶,興起了許多露天歌場,成為民眾們最佳的休閒娛樂場所。由於露天歌棚生意不錯,成立的商家愈來愈多,包括銀河、夜淡江、江濱、龍河、成功湖、涼園等。此外,萬華的維也納及延平北的新永樂也有類似的歌場。之後,由於露天歌場受制於天候因素,加上開始取締違章建築,在流行一段期間後逐漸沒落。1954年後,露天歌場陸續歇業,並由「室內歌廳」所取代。50年代中期,台北市的室內歌廳陸續開張,如之音、蓮園、眾樂園、良園等,取代了過去的露天歌場,繼續陪伴著民眾們渡過休閒的時光。當時較知名的歌者包括高曼麗、高梅影、敏華、派娜娜及霜華、雪華姐妹花等,無論是露天歌場或是室內歌廳,歌者們演唱的歌曲多以上海及時期的國語歌曲為主。這段期間,由於臺灣尚未產生自製的本土歌曲,所流行的歌曲多來自或是上海,故稱為「海港派國語歌曲」。此時臺灣流行歌曲的製作,皆是由及國外取得母片,再由臺灣製作成翻版唱片。歌曲的來源多是為了配合電影宣傳所製作的主題曲及插曲,傳播管道則是以廣播電台為主。1955年,由鍾情、陳厚主演的電影「桃花江」帶動了歌唱片的風潮。主題曲「桃花江」更是風靡港台及南洋,片中的插曲包括「月下對口」、「花兒比姐兒」、「擦鞋歌」等皆相當受到歡迎。此後,由鍾情主演的電影包括「百花公主」、「那個不多情」、「銀海笙歌」、「特別快車」等,皆會配上多首歌曲。不過,鍾情本人並未演唱,而是由知名歌者姚莉幕後代唱。在「桃花江」所帶來的效應下,之後的電影幾乎都有安排歌曲,包括1955年電影「金鳳」的「野ㄚ頭」、「流水寄情」、「送情郎」,1956年電影「葡萄仙子」的「何必旁人來說媒」、「一家八口一張床」、「我要為你歌唱」,1958年電影「空中小姐」的「我要飛上青天」、「廟院鐘聲」、「我愛卡力蘇」,1959年電影「歌迷小姐」的「好花不常開」、「偷偷摸摸」、「我有個好家庭」,1960年電影「野玫瑰之戀」的「卡門」、「說不出的快活」、「愛情像氣球」,以及1962年電影「不了情」的「不了情」等。除了葛蘭、葉楓、林黛主唱自己主演的電影外,其它電影歌曲則多由姚莉、劉韻、王若詩、方逸華及逸敏等人代唱。繼歌舞電影後,黃梅調電影成為另一波港台電影風行熱潮。1957年,邵氏公司推出第一部黃梅調電影「貂嬋」,由李翰祥執導,林黛及趙雷主演,插曲為王純改編的黃梅調旋律,並由靜婷及江宏代唱。1958年,原班人馬再度演出「江山美人」,皆深受觀眾們的喜愛。其中,「江山美人」的插曲「戲鳳」、「扮」相當流行,無論在或是臺灣,常可聽到「姓朱名德正,家住城」、「扮,我在行,我做比人強」的黃梅調歌聲出現。從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黃梅調電影持續熱映。包括1959年的「王昭君」、1960年的「楊貴妃」、1961年的「紅樓夢」、1962年的「白蛇傳」等,皆是與歷史題材結合的作品。1963年,由李翰祥執導,周藍萍作曲編樂,凌波及樂蒂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更是讓黃梅調電影攀上頂峰。不僅電影原聲帶大賣,主演兼主唱的梁兄哥凌波更是紅遍港台及東南亞各地。之後的五年間,並陸續推出以「郊道」為主題曲的「血」,以及「七仙女」、「花木蘭」、「寶蓮燈」、「魚美人」、「西廂記」、「女巡按」等黃梅調電影。此波黃梅調熱潮一直持續到1969年的「三笑」,才算劃下句點。臺灣時期(1965~1974)說到臺灣自製國語流行歌曲的起源,則要提到開先鋒周藍萍。周藍萍出生於1924年,祖籍為湖南湘鄉,中央訓練團音幹部結業,抗戰期間跟隨救亡演劇隊於西南各省巡迴演出話劇。1949年,參加電影「阿里山風雲」的演出,並負責片中的音樂工作。跟隨國民遷臺後,於1953年任職於中國廣播公司音樂組,期間創作了許多的國語流行歌曲,並參與電影配樂製作。1954年,周藍萍與同事潘英傑共同創作出「綠島小夜曲」,由潘英傑作詞,周藍萍譜曲,紫薇主唱,成為臺灣第一首國語流行創作歌曲。不過,當時僅在中廣錄音室錄製,並未灌製成唱片。後來,這首歌曲被菲律賓萬國唱片相中,錄製成唱片,造成轟動。直到1958年,才由國內鳴鳳唱片取得紫薇在中廣的錄音,灌錄成唱片。1961年,周藍萍與四海唱片負責人廖乾元合作灌錄唱片,開啟國內創作國語歌曲的風氣。同年,由周藍萍創作,紫薇主唱,四海唱片製作的「回想曲」正式發行,並經由中廣高雄台列為歌唱比賽指定曲,天天播放,掀起流行風潮。「綠島小夜曲」則接續菲律賓的回流及「回想曲」的熱潮,於1961年再度由紫薇重新灌錄演唱,四海唱片發行,才掀起廣泛流行。1962年,周藍萍在武俠導演張徹的推介下,赴港為邵式公司出品的電影配樂及百代公司作曲。1963年,周藍萍為李翰祥導演的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作曲配樂,造成轟動,並奪得金馬獎及亞洲影展最佳電影音樂獎項。之後,周藍萍陸續為胡金銓導演的「大醉俠」,以及「鳳還巢」、「山歌姻緣」等電影作曲配樂,皆有相當不錯的成績。1964年,周藍萍隨李翰祥返臺為國聯公司的「七仙女」、「狀元及第」、「西施」等電影配樂。1966年,周藍萍二度赴港。1968年及1969年,分別以「水上人家」及「客與刀客」連莊獲得最佳電影音樂獎項。1971年,周藍萍在製作「紅鬍子」電影配樂時因盲腸炎引發腹膜炎及心臟病不幸逝世。周藍萍的英年早逝,可說是臺灣流行音樂界的最大遺憾。周藍萍的才華洋溢,除了流行歌曲外,包括黃梅調歌曲、愛國歌曲、山歌民謠,甚至於藝術歌曲等皆有涉獵。代表作品更是不勝枚舉,除了「綠島小夜曲」及「回想曲」外,尚有「昨夜你對我一笑」、「一朵小花」、「家在山那邊」、「春風春雨」、「美麗的寶島」、「願嫁漢家郎」、「當我們小的時候」、「月光小夜曲」、「山前山後百花開」、「茶山情歌」等知名歌曲。慎芝則是5、60年代的國語流行歌曲的另一重要推動者,她與夫婿關華石所製作的電台及電視節目,成為國語流行歌曲的重要傳播管道。慎芝本名邱雪梅,1928年出生於台中東勢的客家聚落,1934年隨父母遷居江蘇無錫,並在上海日本學校念書。1945年回臺定居,並進入廣播電台工作。1951年,與關華石共結連理,開始在電台製作歌唱節目。1958年,夫妻倆在正聲電台主持「歌壇春秋」節目,介紹30~50年國語流行歌曲的發展及演變。1962年,慎芝與關華石受邀籌備臺灣電視史上第一個歌唱節目-「群星會」。同年11月,由關華石製作,慎芝主持的群星會在臺視開播,主題曲「群星頌」由慎芝填詞譜曲,開啟了臺灣國語歌曲的流行趨勢。群星會是以現場直播的方式,並且一播就是十五年,期間捧紅了青山、婉曲、謝雷、張琪、吳靜嫻、王慧蓮、姚蘇蓉、余天、秦蜜、冉肖玲、孔蘭薰、蔡一紅、金燕、閻荷婷等多位知名歌者。慎芝除了是知名的製作人及主持人外,更是又名的作詞家,由她填詞的歌曲多達一千首以上。她將5、60年代的西洋流行歌曲、日語及台語歌曲改填國語歌詞,並由臺灣歌者重新詮釋演唱,均獲得相當不錯的迴響。其中以由李香蘭原主唱的日語歌曲「東京夜曲」改編,並由本省籍歌者美黛主唱,於1962年發行的「意難忘」反應最為熱烈,成為當時最暢銷的流行歌曲。除了「意難忘」外,慎芝早期的作品如「春風野草」、「飛快車小姐」、「濛濛細雨憶當年」、「靜靜的湖水」、「月兒像檸檬」及「夜空」等,皆是膾炙人口的歌曲。群星會的多位歌者們,亦陸續發行國語歌曲唱片。代表的歌者與歌曲包括:青山的「淚的小花」、「尋夢園」,婉曲的「告訴你愛的時候」,青山與婉曲的「杏花溪之戀」,謝雷的「苦酒滿杯」、「情人的黃櫬衫」,張琪的「杯酒高歌」,謝雷與張琪的「傻瓜與野ㄚ頭」,吳靜嫻的「中國恰恰」,姚蘇蓉的「今天不回家」、「負心的人」,余天的「含淚的微笑」、「給我一個微笑」,冉肖玲的「藍色的夢」,孔蘭薰的「一枝梅」,閻荷婷的「長白山上」等。除了前述的群星會歌者及所唱歌曲外,這段期間代表的歌者與歌曲尚有:楊燕的「蘋果花」、「王昭君」,趙曉君的「星願」、「又像細雨又像風」,蔡咪咪的「媽媽送我一個吉他」、「春風滿面」,夏台鳳的「百萬新娘」、「新三笑姻緣」,包娜娜的「清宮殘夢」、「愛你愛在心坎裡」,李雅芳的「愛你恨你」、「我愛秋蓮」,楊小萍的「今夜雨濛濛」、「對你懷念特別多」,劉冠霖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我愛山茶花」,倪賓的「一寸芳心萬里情」、「一寸光陰一寸金」等民歌時期(1975~1981)1970年代起,西洋流行音樂引進臺灣,大受年輕人的歡迎。年輕人在接受西洋流行音樂衝擊的同時,也逐漸的產生意識。除了西洋音樂外,許多年輕人更希望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音樂。此時,正逢開始推動歌曲淨化運動,因此,以標榜「唱自己的歌」的校園民歌運動迅速的獲得的默許及接納,加上大眾傳播媒體的,便逐漸蔚為風潮。1975年,楊弦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辦一場「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演唱會中,楊弦將余光中「白玉苦瓜」詩集中的詩譜成歌曲,發表了「民歌手」、「鄉愁四韻」、「小小天問」、「搖搖民謠」等八首音樂創作作品。演唱會結束後,警廣「平安夜」節目部份現場實況錄音,楊弦並接受主持人凌晨的訪問。之後,由陶曉清主持的中廣「熱門音樂」節目將演唱會中楊弦及其他歌手創作的歌曲全部,引起聽眾們的熱烈迴響。1976年,楊弦在陶曉清的引介下,獲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的支持,出版「中國現代民歌集」專輯。除了收錄演唱會的八首歌曲外,另外加了一首譜唱自余光中「蓮的聯想」詩集中的「迴旋曲」。這張專輯初版一萬張,短短幾個月內便銷售一空,之後持續再版,反應依舊熱烈。1976年12月,淡江文理學院舉辦一場以西洋歌曲為主的「民謠演唱會」,演唱會中有一名學生李雙澤上台,手中握著一瓶可口可樂,提出對中國人唱洋歌的質疑,並主張唱我們自己的歌,隨即彈著吉他唱了三首台灣民謠及「國父紀念歌」。這個舉動引起當時全場一片嘩然,事後更引發校內及校外輿論的激烈論戰。李雙澤在引發「淡江事件」後,便身體力行開始嘗試創作自己的歌,兩年內與梁景峰、徐力中等人共創作了「我知道」、「老鼓手」、「美麗島」、「送別歌」、「紅毛城」等九首歌曲。可惜天妒英才,這位懷抱理想、果敢正義的青年,卻在一次意外中因救人而溺斃身亡,年僅29歲便離開了。1977年,陶曉清邀集楊弦、韓正皓、吳楚楚、陳屏、朱介英、林誌煌及楊祖珺等人,在中廣公司音樂廳舉辦一場「民歌演唱會」的小型音樂發表會。並在其主持中廣「熱門音樂」的春節特別節目中現場錄音實況,引起聽眾們的熱烈反應。之後,並結合民歌手、廣播界及藝文界,舉辦了三場「中國現代民歌」演唱會。1977年10月,陶曉清策畫「我們的歌-中國創作民歌系列」第一、二輯,由「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出版發行。1978年7月,更推出第三輯,成功的打響「中國現代民歌」的旗號。此外,陶曉清並在其主持的節目中設置「中國現代民歌」排行榜,成為臺灣第一個出現的國語歌曲排行榜。1977年12月,新格唱片出版第一張「金韻獎」紀念專輯,收錄「金韻獎」比賽進入決選的學生創作作品。新格唱片以校園巡迴演唱會的方式推銷,接連在北區舉辦五場演唱會,效果奇佳,短短幾個月之內便銷售數萬張。往後的四年中,新格唱片每年皆會進行全台歌手歌曲徵選活動。每屆比賽後,除灌錄合輯唱片外,新格唱片亦會從中找出最受聽眾喜愛的歌手,錄製個人專輯唱片。新格唱片「金韻獎」專輯的成功案例,引起其它唱片業同行的跟進,包括海山、四海、麗歌、歌林、環球等。其中,以海山唱片較具規模,其它唱片均無法與新格唱片相提並論。自1977~1982年間,新格唱片共發行十張「金韻獎」紀念專輯。海山唱片則於1978年推出「民謠風」第一輯,往後每年推出一張,至1981年共發行了四張專輯,演唱的歌手包括葉佳修、林詩達、江志琪、蘇來、趙曉潭、梁弘志、李碧華、王麗容、蔡琴、小烏鴉合唱團等。因金韻獎比賽脫穎而出,而成為民歌手的包括:第一屆的陳明韶、范廣慧、包美聖、朱天衣、楊耀東、邰肇玫和施碧梧二重唱等,第二屆的齊豫、王夢麟、李建復、黃大城、木吉他合唱團、旅行者三重唱等,第三屆的王海玲、鄭怡、蓮、馬宜中、施孝榮、羅吉鎮、四小合唱團、楊芳儀和徐曉菁二重唱等,第四屆的鄭人文、蘇來、鄭華娟、李明德等。「校園歌曲」於1980年左右達到高峰,除唱片公司外,國內無線三台也紛紛推出相關歌唱節目。1980年5月,台視率先推出以民歌為號召的「大世界」,由民歌手王夢麟主持。同年同月,中視立即推出民謠風節目「歡唱」,由民歌演唱者陳明、王誠主持。接著,華視亦推出以比賽民謠歌曲為主的才藝競賽節目「金色年代」,由民歌手趙樹海主持。「校園歌曲」在當時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1980年8月,由陶曉清領軍,一個以現代民歌為主的推動組織出現,名為「民風樂府」。除了在國內舉辦多場演唱會外,更受美國華人邀請,在美國東西岸舉舉辦八場演唱會。1981年4月,金韻獎宣佈停辦,此對於校園民歌發展產生重大的挫折及打擊。1981年6月,由李建復、蔡琴、蘇來、靳鐵章、許乃勝及李壽全等六位民歌手組成「天水樂集」工作室,希望能為民歌面臨的困境有所突破。期間出版了李建復「柴拉可汗」專輯及蔡琴與李建復的「一千個春天」專輯,之後則因六位民歌手們因受現實環境影響而各奔東西,僅維持三年便告解散。自金韻獎停辦後,校園民歌已逐漸走下坡。停擺四年的「金韻獎」比賽雖於1984年再度舉辦,並出版「金韻獎創新」系列專輯(共四輯),但已無往屆影響力,民歌此時已名存實亡。而在商業機構唯利是圖的導向下,詞曲創作者的創作線受制於商業勢力,民歌手亦與商業機制妥協,校園民歌漸漸由絢爛歸於平淡,取而代之的則是新一世代出現的國語流行歌曲。民歌時期雖以校園民歌為主流,但國語流行歌曲的發展因電視綜藝節目的興起及華語電影的流行而未曾間斷。這段期間代表的歌者包括:歐陽菲菲、翁倩玉、鄧麗君、鳳飛飛、甄妮、尤雅、江蕾、陳蘭麗、劉文正、高凌風、崔苔箐、張琍敏、費玉清、黃鶯鶯、蕭孋珠、于櫻櫻、鄒娟娟、李珮菁、吳秀珠、池秋美、凌峰、孫情、萬沙浪、江玲、沈雁、銀霞、劉藍溪、潘安邦等人。詞曲創作者則以劉家昌、左宏元、駱明道、莊奴、孫儀、林煌坤、古月、湯尼、翁清溪、陳和平及詹森雄等人最為知名。蛻變時期(1982~1991)自從校園民歌蘊育了青年創作及校園市場後,80年代的國語流行歌曲市場型態已由音樂原創表達取代上一世代的巨星娛樂表演,主要訴求族群亦由成年人轉為知識青年及青少年。無論是音樂類型及風格、歌者形象及稱謂、歌曲訴求及包裝等,皆與上一世代有明顯的差異及區隔。80年代初期「滾石」及「飛碟」兩家唱片公司的成立,正式宣告臺灣流行音樂市場新世代的來臨。「滾石」唱片於1981年5月推出第一張唱片,係由吳楚楚、潘越雲及李麗芬所推出的「三人展」合輯,屬民歌系列曲風。「飛碟」唱片的第一張唱片則於1983年2月推出,為陶大偉極具個人特色的「ㄍㄚㄍㄚㄨㄌㄚㄌㄚ」專輯。「滾石」及「飛碟」在成立初期時分別推出數張迥異於當時市場的唱片而奠定市場基礎後,讓華語流行歌曲有了全新的風貌。1982年4月,「滾石」推出羅大佑的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開啟了寫實作品的先例,並引起社會廣泛的注意及討論。同年8月,「滾石」再推出由李壽全製作的潘越雲「天天天藍」專輯,她以清亮、寬廣的嗓音,詮釋此具古典韻味的作品,亦獲得熱烈迴響。同年,民歌時期著名的詞曲創作者邱晨,帶領女主唱娃娃(金智娟)及其他三名團員,組成了「丘丘合唱團」。1982年底,「滾石」推出丘丘合唱團的「就在今夜」專輯,以強烈的樂曲節奏,搭配主唱沙啞動感的演出,帶給樂迷們前所未有的視聽感受。1984年1月,「滾石」推出李恕權「迴」專輯,以強烈的節奏音效及誇張的肢體動作,為當時的國語歌壇投下一顆震撼彈。1983年6月,「飛碟」推出蘇芮「一樣的月光」專輯,即「搭錯車」的電影原聲帶,為臺灣流行樂壇掀起一陣黑色旋風。專輯中,蘇芮以一身黑衣打扮,高亢有力的唱腔,將西洋音樂的演唱風格融入在國語流行歌曲上,改變了許多人對國語流行歌曲的觀感,並對臺灣流行音樂型態產生深遠影響。1984年11月,「飛碟」推出由老板吳楚楚親自製作的蔡琴「指日可待」專輯,其中電影「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主題曲「最後一夜」,透過蔡琴低沉磁性的嗓音詮釋,娓娓動聽,並成為歷久不衰的經典名曲。除了「滾石」及「飛碟」外,許多新型唱片公司亦在之後相繼成立,並推出全新的歌手及專輯,讓樂迷們耳目一新。1983年6月,「光美」推出姜育恆「孤獨之旅」專輯,採取一貫孤立、滄桑、無奈的曲風,成功地塑造「憂鬱王子」的形象。1983年9月,「拍譜」推出由李盛首次製作的鄭怡「小雨來得正是時候」專輯,主打歌「小雨來得正是時候」則由小蟲創作,將鄭怡清亮剔透的特色展露無遺。1984年4月,「拍譜」再推出薛岳「搖滾舞台」專輯,呈現結合及抒情的「台式搖滾」風格。1985年1月,「鄉城」推出李碧華「浮水印」專輯,歌曲中加入當紅廣播人楚雲的旁白,呈現獨特的古典風格曲風。同年5月,「綜一」推出齊秦「狼的專輯」,孤傲又不失柔情的詮釋方式引起市場廣大共鳴,齊秦亦以叛逆孤獨的形象成為年輕樂迷們的偶像。同年11月,「點將」推出張清芳「過後」專輯,以清純的外型搭配高亢的嗓音,相當受到年輕族群的歡迎。1986年,許多音樂創作者紛紛從幕後走至幕前,讓臺灣的流行樂壇更加創新及多元。曾製作李建復「龍的傳人」、「柴拉可汗」」及蘇芮「一樣的月光」專輯的李壽全,推出「8又二分之一」專輯,主題圍繞在對人文環境的關懷,風格相當獨特。因製作鄭怡「小雨來得正是時候」而聲名大噪的李盛,推出「生命中的精靈」專輯,以獨特的口白式唱腔,將生活中的情感經驗娓娓道來,相當能夠引起聽者的共鳴。「音樂精靈」黃韻玲推出「憂傷男孩」專輯,專輯中包辦大部份詞、曲、編曲及演奏工作,成為臺灣第一位全方位的女創作歌手。「哈林」庾澄慶則推出「傷心歌手」專輯,創下臺灣首位作曲、編曲、演奏、演唱及製作的全能型歌手。1987年,深具個人特色的新生代歌手出爐。周華健以唱「廣告歌曲」起家,在李盛的引薦下加入滾石唱片,在參與「快樂天堂」、「我有話要說」等合輯後,於1987年7月推出「心的方向」專輯。周華健以懇切、親近的音質,健康、開朗的曲風,獲得樂迷們的一致認同。王傑原為特技演員出身,由李壽全所發掘並加入飛碟唱片,於1987年12月推出「一場遊戲一場夢」專輯。王傑以憂鬱的形象,滄桑的嗓音,唱出孤獨浪子的心聲,深深觸動樂迷們的內心世界。1988年,「滾石」及「飛碟」分別推出高音男歌手再度進行對決。張信哲在滾石「男歡女愛」合輯中初試啼聲,與潘越雲對唱「你是唯一」,令樂迷印象深刻。之後,張信哲推出「說謊」專輯,以文質彬彬的形象及高亢清亮的嗓音,獲得樂迷們的認同。張雨生則在「6個朋友」合輯中,以「我的未來不是夢」震撼歌壇。之後,張雨生推出「天天想你」專輯,以清新乖巧的形象及極具辨識度的高亮嗓音,更是贏得樂迷們的高度支持。87、88年間,許多優秀的創作歌手陸續出片,讓臺灣國語歌壇的音樂作品更加豐富。包括:民歌時代製作「散場電影」、「木棉道」等多部經典作品的馬兆駿所推出的「我要的不多」;學生創作歌手蔡藍欽推出鄉村民謠曲風的「這個世界」;創作才子黃舒駿推出兼具抒情及風格的「馬不停蹄的憂傷」;鄭智化推出個人風格強烈的「老么的故事」;中性打扮的潘美辰推出「不要走不要走」等。1989年,除了過去已具知名度的歌手陸續發片外,最重要的便是偶像團體「小虎隊」的出現。由吳奇隆、蘇有朋及陳志朋所組成的小虎隊,第一張推出的「青蘋果樂園」專輯便迅速受到新生代歌迷們的關注。小虎隊以清新健康的形象,以及活潑動感的舞步,引起青少年歌迷們的強大興趣。不但專輯銷售量屢創新高,也帶動之後「紅孩兒」、「紅唇族」等新偶像組合的發展。1990年,寶麗金唱片公司子公司在台設立,歌手開始進入臺灣歌壇,帶給樂迷們不一樣的聽覺享受。天團「BEYOND」推出首張國語專輯「大地」,很快的便在臺灣樂壇走紅。由蔡一智、蔡一傑及蘇志威組成的「草蜢」推出「限時專送ABC」,在臺灣掀起一股舞曲熱潮。已為天后級的歌手林憶蓮,來臺推出首張國語專輯「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以感性的唱腔及豐富的肢體語言,帶給臺灣樂迷們全新的體驗。1991年則形成男歌手攻佔臺灣歌壇的局面,許多知名男港星陸續在臺發片。包括劉德華的「我和我追逐的夢」,郭富城的「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黎明的「今夜你會不會來」,杜德偉的「鍾愛一生」,及林子祥「這次你是真的傷了我的心」等,均獲得相當不錯的成績。本土歌手部份,「優客李林」推出「認錯」專輯,由李驥創作優美的旋律,搭配林志炫清越悠揚的嗓音,創造出「都市民歌」的風格。同是男子二人團體的「二重唱」則推出「杜鵑鳥的黃昏」專輯,以平凡樸實的民謠曲風,亦獲得市場不少迴響。在華語流行音樂的蛻變期間,除了新進歌手不斷竄出外,過去已具知名度的歌者如鄧麗君、鳳飛飛、甄妮、黃鶯鶯、費玉清、高凌風等,依舊展現雄厚實力,在歌壇上屹立不搖。這段期間知名的歌手尚包括偶像代表黃仲崑、陽帆、費翔、曹西平、包偉銘、王日昇、楊峻榮、麥偉林、徐乃麟、高明駿、何篤霖、林慧萍、金瑞瑤、楊林、麥瑋婷、林靈、徐雯倩、王默君、方季惟、城市少女、憂歡派對、飛鷹三姝、星星月亮太陽,唱將代表殷正洋、曲祐良、文章、楊烈、張鎬哲、李茂山、林良樂、葉蔻、王芷蕾、陳淑樺、千百惠、張艾嘉、蔡幸娟、曾淑勤、許景淳、葉璦菱、曾慶瑜、金佩珊、高勝美、藍心湄、葉歡,創作代表陳彼得、鈕大可、紀宏仁、陳昇、劉錚、郭子、童安格、周治平、林隆旋、張洪量、小剛、伍思凱、錢幽蘭,及團體代表趙傳&紅十字合唱團、紅螞蟻合唱團、印象合唱團、東方快車、芝麻龍眼、百合二重唱等。融合時期(1992~1999)90年代初期,跨國唱片帶著豐沛的財力與資源來台設立分公司,正式進入臺灣流行音樂市場。90年代期間,跨國唱片公司陸續併購國內多家本土唱片公司,使得臺灣唱片市場逐漸成為五大跨國音樂集團及本土滾石唱片的寡占局面。臺灣流行音樂產業亦由「創意導向」產業轉變為注重投資報酬率及獲利成長率的「資本密集」產業。唱片公司除了注重歌手的才華能力外,更重視歌手的外型包裝。這段期間的發片歌手更加多元,除了本土歌手外,尚有港陸歌手、星馬歌手、日韓歌手及華裔歌手等。1992年,成龍推出個人首張專輯「第一次」,由李盛量身訂作,專輯中「明明白白我的心」及「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兩首男女對唱歌曲獲得樂迷們高度迴響,成功的開啟男女對唱歌曲市場。1993年,張學友推出「吻別」專輯,在台熱賣,銷售量突破百萬張,奠立「歌神」在華語歌壇的地位。1994年,劉德華推出「忘情水」專輯,創下個人國語專輯的最佳銷售記錄,也成為華仔國語歌曲的經典代表作品。同年,呂方推出「多愛你一天」專輯,專輯中的「老情歌」一曲,透過呂方乾淨嘹亮的嗓音唱出,旋律優美動聽,成為90年代的經典歌曲代表。1994年,來自的歌手王靖雯推出首張「迷」專輯,專輯中由姚謙填詞,黃國倫譜曲的「我願意」,以獨特的唱腔詮釋讓樂迷們驚豔不已。同年又再推出第二張「天空」專輯,由已故音樂人楊明煌製作,將王靖雯柔婉、空靈的聲音特色展現無遺。在連續二張專輯熱賣後,王靖雯改回本名王菲,並奠定歌壇天后的地位。在同一期間,大陸歌手那英於 94、95年分別推出「為你朝思暮想」及「白天不懂夜的黑」兩張專輯,不過市場反應平平。直到1999年推出的「征服」專輯,才讓那英聲名大噪,並在臺灣華語市場佔有一席之地。1988年推出首張國語專輯「你是我的唯一」的新加坡歌手巫啟賢,於1994年推出「太傻」專輯。專輯中收錄巫啟賢過去多首經典代表作品,主打歌「太傻」一曲更是滄桑感人,贏得樂迷共鳴。聲線酷似王菲的新加坡歌手許美靜,於1996年推出「遺憾」及「都是夜歸人」兩張專輯,以溫暖抒情的嗓音打動樂迷,站穩市場地位。1996年,來自馬來西亞的雙人合唱團體「無印良品」推出「掌心」專輯,以清新自然的曲風及細膩溫柔的唱腔而廣受好評,迅速成為市場最受歡迎的組合團體之一。來自日本的千葉美加可說是90年代最早來臺發展的東洋歌手代表,1990年,與藍白唱片簽約,發行了首張「青春起飛」專輯。千葉美加以其特有的日式唱腔及不輪轉的國語,唱了四首國語歌曲,成為此張專輯的一大特色。而千葉美加個人天真無邪的性格,以及與節目主持人雞同鴉講的對答,亦相當受到觀眾喜愛。千葉美加在1990~1994年間,每年推出一張,共發行五張專輯,皆有不錯的銷售成績,代表歌曲為「青春起飛」、「快樂神仙」、「別離選擇了我」、「再見我的愛」及「午夜情人夢」等。1993年,韓國動感歌手金元萱來臺發展,改走氣質線,於1994年推出「第一次接觸」首張國語專輯。金元萱常參與臺灣綜藝節目演出,並成為「龍兄虎弟」的固定班底。以不流利的國語及遲鈍的反應呈現十足笑果,讓主持大哥大張菲讚譽有加。金元萱在1994~1996年間,共發行三張專輯,代表歌曲為「女人的心都一樣」、「莎喲哪啦」及「迷迷糊糊」等。Tokyo D原為歐陽菲菲的專屬舞群,於1993年隨歐陽菲菲來臺宣傳「擁抱」專輯,沒想到一炮而紅。這六男二女的組合以精湛的舞技獲得觀眾們的喜愛,於1994~1996年間,共發行五張專輯,代表歌曲為「Forever」、「加油」、「天生好手」及「Goodbye」等。1992年,來自美國洛城的黃立成、黃立行、林智文表兄弟三人,組成偶像組合團體「L.A. BOYZ」。他們不但將最新的美式曲風引進臺灣,並帶來了美式的街頭熱舞及穿著,令人耳目一新。L.A. BOYZ可說是在臺灣唱華語R&B及HIP-HOP的始祖,參與製作的則包括陶喆、王治平、羅百吉、小松小柏等知名音樂人,對於華語流行歌壇的未來發展影響重大。L.A. BOYZ在1992~1997年間,共發行約十張專輯,代表歌曲包括「閃」、「跳」、「Baby Come To Me」、「Baseball-O-Lay棒」、「金思頓的夢想」及「Young Guns」等。1994年,美籍華裔女歌手李玟發行首張個人專輯「愛就要趁現在」,專輯中「我依然是你的情人」一曲,呈現出臺灣樂壇未曾有過的美式唱腔,引起樂迷們的高度注意。李玟以得天獨厚的嗓音發揮出R&B的抒情魅力,成為華語界傑出的R&B女歌手代表。李玟在90年代期間,共發行近20張專輯,包括英語專輯、粵語專輯及國語精選輯等,代表歌曲包括「我依然是你的情人」、「被愛的女人」、「每一次想你」、「往日情」、「過完冬季」、「DIDADI」、「暗示」及「好心情」等。1995年,由美返臺的優質歌手王力宏推出個人首張個人專輯「情敵貝多芬」,以帥氣的外型及清新的氣質,迅速成為臺灣流行歌壇的超級偶像。1998年,王力宏推出「公轉自轉」專輯,擔任專輯中半數歌曲的製作,整張專輯呈現多變風格,成為王力宏在創作上的重要分水領。此張專輯音樂採R&B情歌及搖滾曲風同時並行模式,讓王力宏的音樂企圖及實力展露無遺,也讓王力宏獲得第十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及「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的兩項獎座。王力宏90年代的代表歌曲尚有「白紙」、「好想你」、「如果你聽見我的歌」、「愛你等於愛自己」、「不可能錯過你」及「流淚手心」等。1997年,由美返台的陶喆推出個人首張個人專輯「David Tao」,將美式R&B曲風成功的置入華語歌壇,對臺灣流行音樂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專輯中「望春風」一曲將R&B曲風與本土歌謠結合,成功的顛覆傳統音樂樂風,並造成市場的高度震撼。其它如「沙灘」、「愛很簡單」及「飛機場的10:30」等歌曲,皆是樂迷們喜愛的陶式經典情歌代表。此張專輯也讓陶喆以「黑馬」姿態奪得第九屆金曲獎「最佳新人」及「最佳專輯製作人」的兩項獎座。陶喆90年代的代表歌曲尚有「找自己」、「小鎮姑娘」、「普通朋友」及「天天」等。同年,自幼在美國生活深受黑人音樂影響的順子,返臺推出個人首張個人專輯「SHUNZA」,專輯中充滿R&B、JAZZ、DANCE等多元化的曲風,成為相當具有國際化的音樂作品。專輯中「回家」一曲以R&B唱法為主體,順子以獨特的唱功詮釋,讓人印象深刻,並成功的打動樂迷的心靈。專輯推出後,不僅「回家」一曲紅遍華語流行歌壇,也讓順子得第十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的獎座。順子90年代的代表歌曲包括「回家」、「永遠等待」、「寫一首歌」、「星星」及「Open Up」等。在本土歌手部份,1993年,音樂創作人張宇首先推出首張「走有風」專輯,以獨特渾厚的嗓音引起樂壇注意。同年推出第二張專輯「用心良苦」,將其獨特的唱腔及演唱氣勢展露無遺,「用心良苦」一曲也成為當時KTV的熱門點播歌曲,並奠定張宇往後在臺灣流行樂壇的重要地位。同為創作才子的黃安,則在同年推出「新鴛鴦蝴蝶夢」專輯,這首具有中國古典樂風的歌曲,搭配電視劇「包青天」的片尾曲,後引起觀眾們熱烈迴響,也讓已出道四年的黃安初嚐暴紅滋味。 1994年,伍佰推出「浪人情歌」專輯,以白話與詩的獨特語法,搭配抒情搖滾曲風,加上個人臺式國語的咬字,創造出搖滾浪人形象,成功的在臺灣樂壇奠定獨特的音樂地位。繼前一年發行首張專輯「討好」的許茹芸,於1996年推出「淚海」專輯,在唱片公司密集宣傳的助陣下,唱片大賣,也讓許茹芸開始天后之。之後推出的「如果雲知道」、「日光機場」等專輯張張熱賣,並掀起當時樂壇的「芸式唱腔」熱潮。自五燈獎五度五關脫穎而出的原住民歌手張惠妹,於1996年推出首張「姊妹」專輯,以自然奔放、清亮狂野的唱腔,空襲臺灣樂壇。之後,A-mei陸續推出「Bad Boy」、「牽手」等專輯,銷售記錄亮眼,魅力有增無減,A-mei以擁有爆發力的唱功及極具穿透力的音色成功的奠定台灣樂壇天后的地位。這段期間知名的歌手尚包括偶像代表吳奇隆、蘇有朋、林志穎、金城武、孫耀威、鍾漢良、張克帆、杜德偉、陳曉東、蘇慧倫、葉蘊儀、伊能靜、方文琳、裘海正、方季惟、周慧敏、孟庭葦、陳明真、周子寒、范曉萱、徐懷鈺、陳慧琳、梁詠琪,唱將代表張信哲、任賢齊、趙傳、黃品源、鄭中基、蘇永康、許志安、熊天平、張清芳、蔡幸娟、林慧萍、李翊君、金智娟、于台煙、萬芳、趙詠華、辛曉琪、高勝美、藍心湄、何方、葉歡、堂娜、李度、彭羚、林佳儀、江淑娜、黃小琥、彭佳慧、阮丹青、楊乃文、林曉培、葉蒨文、莫文蔚、鄭秀文、柯以敏、陳潔儀,創作代表黃舒駿、小剛、邰正宵、黎沸揮、潘協慶、伍思凱、游鴻明、陳昇、張震嶽、陳耀川、于冠華、張洪量、郭子、黃大煒、潘美辰、鄭華娟、徐世珍、陳曉娟、陳小霞、陳珊妮,及團體代表音樂磁場、新寶島康樂隊、錦繡二重唱、刺客、亂彈、糯米團、動力火車等。多元時期(2000~)進入21世紀後,臺灣的流行音樂發生重大變化,R&B(節奏藍調)、HIP-HOP(嘻哈)、ROCK(搖滾)、DANCE(舞曲)等曲風成為樂壇主流。此外,獨立音樂逐漸和商業接軌,漸漸浮上檯面,由非主流音樂轉變為主流音樂,帶給樂迷們更多元化的視聽感受。另一方面,兩岸三地選秀節目興盛,發掘出許多優秀的華語音樂人才,為華語歌壇注入新生力量。2000年,周杰倫推出首張專輯「Jay」,以R&B與HIP-HOP為主軸,並融入搖滾樂、古典音樂及中國民族音樂等多元化音樂元素,為華語樂壇投下一顆震撼彈。周杰倫大膽創新的音樂風格,很快的便受到樂壇矚目,並成為新世代華語音樂的指標性人物。2001年,周杰倫推出第二張專輯「范特西」,曲風上比前一張更加廣泛,並將ROCK及RAP等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令人驚豔的音樂效果。2003年,周董推出「葉惠美」專輯,以古典弦樂及鋼琴伴奏貫穿,搭配其R&B與HIP-HOP的搖滾式唱法,呈現出獨特的「杰式音樂」風格。專輯中「東風破」一曲,由方文山以古詩詞的方式填詞,非常有中國古典歌曲的韻味,受到樂迷們的喜愛,並帶動日後華語歌壇掀起一波「中國風」流行音樂熱潮。在「四大天王模仿大賽」因模仿郭富城脫穎而出的羅志祥,於1996年以「四大天王」團體出道,之後則與歐漢聲組成另一團體「羅密歐」。「羅密歐」因歐弟面臨兵役問題而宣佈解散,小豬則繼續在主持及戲劇發展。羅志祥曾遠赴日本及美國學習舞蹈,使其舞藝更為精湛。2003年,羅志祥推出首張個人專輯「Show Time」,為國語歌壇首次出現的日式嘻哈舞曲,羅志祥以變化多端的新潮舞步令人捉摸不透,也正式朝「亞洲舞王」邁進。之後,羅志祥陸續發行「達人SHOW」、「SHOW」及「SPESHOW」等多張專輯,動靜皆宜的多元風格深受樂迷們的喜愛。2003年,來自新加坡的創作歌手林俊傑推出首張個人專輯「樂行者」,以R&B抒情曲及超炫超酷的舞曲曲風,搭配其獨特的溫暖嗓音,在海峽兩岸創造出驚人的銷售成績。林俊傑的創作風格多變,包括時行的R&B,節奏厚重的舞曲,曲風舒緩的抒情曲,及旋律輕快的勵志歌曲等,皆能傳神演繹,征服樂迷。林俊傑擁有超高人氣,亞洲巡迴演出總是爆滿,對音樂的高度掌握性、生命力在樂壇亦是有目共睹,近期則被媒體封為「歌壇新天王」,和周杰倫、王力宏和羅志祥並列「新四大天王」。1998年,蔡依林參加MTV音樂台所舉辦的MTV新生卡位戰歌唱比賽,以一曲惠妮休斯頓的「The Greatest Love of All」打敗彭靖惠、林秀琴及江美琪等眾好手獲得冠軍,開始了她的歌手生涯。1999年,發行第一張專輯「Jolin 1019」,主打歌「我知道你很難過」一曲受到樂迷矚目,並建立「少男殺手」的地位。2003年,推出重新出發後的首張專輯「看我72變」,此專輯在多首歌曲的推波助瀾之下,在臺灣創下驚人的銷售量,也是她在經歷2001年的合約糾紛事業跌入谷底後重回樂壇顛峰之作。2006年,蔡依林推出「舞孃」專輯,整張專輯充滿國際風,曲風十分多樣,Jolin在詮釋節奏舞曲更加精進,並讓她獲得第十八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的獎座。因為參加新時代電視舉辦的「新秀歌唱大賽溫哥華選拔賽」表現優異,受到唱片公司青睞而進入歌壇的蕭亞軒,於1999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elva」,以獨特中低嗓音,打出一片新市場。專輯中一首充滿R&B節奏味道的歌曲「突然想起你」一鳴驚人,而另一R&B抒情主打曲「最熟悉的陌生人」更是紅遍大街小巷。2004~2006年間,蕭亞軒因與唱片公司產生合約糾紛,事業陷入低潮。直到2006年底,才發行暌違三年的個人專輯「1087」,此時的蕭亞軒不論外型、曲風及舞蹈等,都有相當顯著的改變,曲風有歐美前衛風格,外型更具時尚概念,而其中低音的特色更甚以往。2000年,來自新加坡的歌手孫燕姿推出首張個人專輯「yanzi」,以辨識度極高的獨特嗓音,讓樂迷們耳目一新。主打歌「天黑黑」以簡單的鋼琴伴奏並與童謠巧妙結合,深刻的打動樂迷的心。這張專輯以孫燕姿強烈的個人特質,韌度十足的嗓音,以及大量鋼琴、弦樂及笛聲的搭配,不僅銷售成績亮眼,也讓她擊敗同年出道的周杰倫,獲得第十二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的獎座。2004年,孫燕姿暌違一年後推出最新專輯「Stenie」,由李偲菘、李偉菘製作,燕姿並參與專輯中部份歌曲的製作。專輯中每一首歌以一個樂器為主軸,除了呈現過往中板情歌、搖滾、異國曲調等風格外,並嘗試沙發音樂、Tango等未曾演繹過的風格。「Stenie」營造出全新的音樂新指標,並同時兼顧豐富的音樂性和市場商業性,也讓她獲得第十六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的獎座。2002年,來自新加坡的阿杜推出首張專輯「天黑」,得天獨厚的沙啞嗓音迅速引起樂壇注意。這張專輯的曲風多為抒情及搖滾﹐內容則偏向談論男人的感情問題,阿杜以沙啞的嗓音詮釋,剛勁中帶著細膩的柔情,很快的便獲得市場的共鳴。之後陸續推出的「堅持到底」、「哈囉」及「I…Do」等專輯皆有不錯的銷售成績,也使他在華人樂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90年代後期即開始進入國語歌壇的歌手陳奕迅,前後發行三張國語專輯,並未受到市場太多矚目。直到2001年,推出「反正是我」專輯才大放異采,這張專輯的曲風多元,包括FUNK、SOUL、HIP-HOP、R&B及RAP ROCK等,歌詞內容並充塞大量英文,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之後陸續推出的「Special Thanks To」、「黑白灰」及「七」等專輯更是張張熱賣,不僅使Eason享有新一代的「歌神」封號,更成為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的入圍常客。被李盛發掘的馬來西亞歌手梁靜茹,於1999年推出首張專輯「一夜長大」,受到921大地震的影響,並未引起太多關注。2000年,梁靜茹發行第二張專輯「勇氣」,製作人李盛以敏銳的觀察力,開啟了梁靜茹聲線的個性轉折。「勇氣」成功的塑造出梁靜茹外柔內剛的風格,使她成為「療傷歌后」代表。同為馬來西亞歌手的戴佩妮,在2000年推出首張創作專輯「Penny」,以流暢優美的音色引起樂迷注意。戴佩妮的創作曲風多元,包括R&B、城市民謠、鄉村歌曲及清新搖滾等,成為當今歌壇的「創作女聲」代表。1999年,五月天推出「第一張創作專輯」,象徵著臺灣樂團時代的來臨。這張專輯以吉他搖滾曲風搭配充滿生命力的歌詞,將正港的臺客完美呈現,獲得市場一致好評。2001~2003年間,五月天歷經團員當兵、出國等事件而休養生息,睽違兩年後,於2003年底推出「時光機」專輯,專輯中加入印度西塔琴、美式龐克及日系復古風等新的音樂元素,不僅奪得第十五屆金曲獎「最佳樂團」的獎座,也奠定「臺灣第一天團」的地位。2001年,由任家萱、田馥甄及陳嘉樺所組成的三人女子團體S.H.E發行首張專輯「女生宿舍」,主打歌「戀人未滿」為一R&B曲風的翻唱歌曲,推出後反應甚佳。2002年,S.H.E推出第二張專輯「青春株式會社」,由一群本土優秀音樂創作者量身訂作,銷售量更甚前張。S.H.E以三人完美的組合及絕佳的默契,獲得超高的人氣及亮眼的銷售成績,並坐穩「臺灣第一女子天團」的寶座。1998年,陳綺貞推出首張專輯「讓我想一想」,打破傳統的詞曲結構,以速寫式的散文詩,搭配木吉他的和弦聲,呈現出獨特的「城市民謠」風格。2000年,推出「還是會寂寞」專輯,音樂元素更加豐富,包括BossaNova、搖滾節奏及電子音樂等,讓陳綺貞的民謠風更加多元。2005年推出的「華麗的冒險」專輯,在臺灣樂壇產生熱烈迴響,象徵著獨立音樂獲得主流市場的認同,意義重大。同為獨立音樂代表的樂團蘇打綠,於同年發行首張「蘇打綠」同名專輯,專輯中融合多樣曲風與流行旋律,主唱青峰雌雄莫辨的獨特嗓音更是令人驚豔。2006年,蘇打綠推出「小」專輯,主打歌「小情歌」一曲成功的攻佔主流市場,創造出獨立音樂神話,也肯定了獨立音樂在流行市場的主流地位。這段期間知名的歌手尚包括偶像代表謝霆鋒、邱澤、張凍樑、F4、5566、183 CLUB、Energy、飛輪海、棒棒堂、JPM、卓文萱、許慧欣、丁文琪、川島茉樹代、張韶涵、王心凌、楊丞琳、林依晨、郭采潔、BY2,唱將代表林志炫、品冠、光良、范逸臣、李聖傑、張智成、信、李玖哲、楊培安、方炯鑌、林曉培、周蕙、林凡、劉虹樺、江美琪、陶晶瑩、溫嵐、紀曉君、高慧君、辛曉琪、戴愛玲、容祖兒、楊千樺、劉若英、彭靖惠、阿桑、范瑋琪、A-Lin、丁噹、郭靜,創作代表黃立行、周傳雄、阿弟仔、袁惟仁、恩、陳國華、永邦、潘瑋柏、宋岳庭、蕭煌奇、阿牛、TANK、曹格、吳克群、方大同、陳珊妮、蔡健雅、范曉萱、何欣穗、雷光夏、張懸、許哲佩,團體代表信樂團、飛兒樂團、旺福、麻吉、JS、蜜雪薇琪、元衛覺醒、南拳媽媽、大嘴巴、櫻桃幫,及選秀代表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黃雅莉、劉力揚、張杰、楊緯、蕭敬騰、林宥嘉、梁文音、神木與瞳、徐佳瑩、黃靖倫、張心傑、張芸京、黃文星、艾成、符瓊音等。參考資料:※鄭魁訓?光陰的故事-台灣流行音樂唱片收藏圖鑑?湖南美術出版社?2011年※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台北縣三重市公所?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台北縣三重市公所?2007年※汪其楣?歌未央:千首詞人慎芝的故事?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王贊元?再現群星會?商周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張夢瑞?錦歌繁旋夢一場-「秀場文化」話滄桑?光華雜誌?2004年※葉龍彥?台灣唱片思想起?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曾慧佳?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桂冠圖書公司?1998年※劉國煒?老歌情未了?華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銘傳大專科?台灣唱片業的過去、現在、未來?傳莘雜誌?1990年※張夢瑞?綠島小夜曲-國語歌在台的開先鋒周藍萍?光華雜誌?1997年※方翔?重回美好的五0年代-國內國語歌壇的?海陽出版社?1991年※華語流行音樂與歌手-維基百科※黃霑?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大學社會系博士論文?2003年※黃國超?製造「原」聲:台灣山地歌曲的、經濟與美學再現(1930~1979)?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謝櫻子?方文山華語詞作主題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論文?2010年※黃莉雅?國語流行歌曲融入國語文教學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論文?2010年※林幼瑋?國語流行歌曲中的性愛觀研究?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班論文?2006年※張雅文?台灣現代民歌研究-以1975~1985年例?台北市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郭威君?台灣流行音樂唱片產業的未來在何方??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蔡明振?「時代樂府」-民國六O年代(七O年代)校園民歌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簡妙如?流行文化,美學,現代性:以八、九○年代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重構為例?國立大學新聞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