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情感社区> 文章内容

MSN聊天室网站的网址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8/5/16 6:37:5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网络即时通讯真是前途一篇,icq,oicq大家都很熟悉了吧,这款msn是微软推出的即时网上通讯软件,它要夺取oicq和icq的天下!微软的东西肯定会有过人之处。

  除了可以用它实时发送和接收图文消息以外,您还可以使用msn messenger从您的计算机上与联系人进行语音交谈、从您的计算机给联系人拨打电话、发送文件、召开多人联机会议或是玩internet游戏,此外还可以收到新邮件到达等事件的通知,等等。

  作为已融进刚刚推出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网上即时通讯平台,凭借微软公司不遗余力的推广和软件自身优秀的性能与简便的操作,msn messenger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攻城略地,并日益深得,对风头正健、占尽市场先机的icq、oicq等构成了巨大的。随着其相关服务的不断推出和完善,以微软雄厚的实力,和20多年的发展历程,msn messenger统一即时通讯软件世界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msn messenger 有 26 种不同的语言版本,如果 需要最新版本的msn messenger4.6中文版,可以到msn messenger页面下载,大小只有1.6m。(本地下载请点击这里)双击下载得到的mmssetup.exe文件进入安装,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用户使用协议,按“是”即可:

  点击上图的软件界面中的“单击这里登录”,弹出登录窗口(下图),要求用户填写“用户名和密码”。

  要使用微软的msn messenger,首先要拥有微软的网络护照“.net passport”。那么什么是“.net passport”?如果 经常登录 microsoft的网站,那么对passport一定不会陌生,microsoft passport是一个安全验证系统,要求 使用同一个登录名和密码,以唯一的、安全的方式登录到多个 internet 站点和服务上。当然这些站点都是验证系统的,而 msn messenger service 就是其中的一个了。如果 之前已经申请了hotmail的帐户,那么整个帐户就已经是 的一个passport。这里“.net passport”是通过用户惟一的电子邮件地址和密码来识别用户身份的。

  对表单中要求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 可以使用 现在任何一个e-mail作为申请“.netpassport”的帐户名,密码可以重新设定。当您填写了这个表单并点击“同意”后,您就完成了“.netpassport”注册。.net passport 允许您使用在表单中填入的电子邮件地址和密码登录到任何含有“.net passport 登录”按钮的站点。

  见到msn messenger的主窗口,不知 有怎么样的印象,如果说oicq、icq是班尼、佐丹努,那么mms应该就是鳄鱼牌——不花俏,说不上时尚,但绝对老成稳重,富传统色彩。msn messenger的主界面除标题栏外,从上到下分为四个部分,即菜单栏、“ 的状态”窗格、“联系人状态”窗格和操作窗格。

  要使用msn messenger与好友进行网流,首先要将对方添加到msn messenger的联系人列表中来。用户可以单击msn messenger主界面操作窗格中的“添加联系人”或工具菜单下的“添加联系人”(下图),启动添加联系人向导。

  可以在这里(下图)选择添加联系人的方式,如果不能将联系人添加到 的名单中,向导会自动帮助 邀请此开始使用本服务。

  选择向导中的“使用电子邮件地址或登录名”选项,点击“下一步”,在随后的添加联系人对话框(下图)中,需要填入对方联系人的senger登录名。

  填写好之后点击“下一步”,就会出现一个成功添加的信息窗口(下图)。如果此时对方不在线,则添加后只能显示对方联系人的登录名,而不能显示对方的昵称、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

  (2)如果在“添加联系人向导”中选择“搜索联系人”,用户可以在随后的对话窗口(下图)中根据姓氏、名字、所在国家或地区等条件搜索联系人。

  如果所要搜索的联系人还没有使用msn messenger,则用户不能不完成对其添加,系统会为用户生成一封电子邮件,其中包含msn messenger的安装、使用和安全问题的说明,在对方收到信息并安装使用msn messenger后,用户才可以将联系人添加到自己的好友列表中。

  在添加好联系人后,用户还可以对联系人进行管理(下图)。可以单击“工具”菜单下的“对联系人进行排序”中的“组”,然后就可以按同事、家人、朋友等组别对联系人进行分类显示,用户还可以通过工具菜单下的组管理自行添加新的分组,也可以对现有的组进行重命名。另外 还可以在联系人列表中的好友头像上点击右键,根据右键菜单上的内容对单个好友进行管理。

  和icq、 等一样,msn messenger的最主要功能就是进行网上聊天了。启动msn messenger后,在主窗口上部“ 的状态”窗格中显示了用户自己的状态,可以点击登录名左边的倒三角形或任务栏上的msn messenger图标菜单中的“ 的状态”来更改自己的使用状态,状态包括联机、忙碌、马上回来等7种(下图)。

  如果用户想与联系人进行聊天,可以双击联系人头像,也可以在主窗口的功能栏中选择发送即时信息,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交谈的对象即可。在确定了交谈对象后,会弹出对线),与 等聊天工具不同的是,msn messenger中与联系人的对话是连续的,而不是分时传递的。 只要将聊天内容填写到窗口下端的对话框中,然后单击“发送”按钮或回车就可在对方和自己的对话窗口中显示交谈内容。

  如果是对方联系人与用户主动聊天时,在任务栏的msn messenger图标上方会弹出信息窗口(下图),同时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聊天对话框,供双方进行交谈。

  利用msn messenger进行聊天,并不限于用户和联系人两个人进行,用户或对方联系人都可以邀请其他好友加入到正在进行的话题中来。用户只要点击对话窗口右侧的邀请某人加入对话,

  然后在弹出窗口的联系人列表中点击被邀请人的msn messenger用户名或昵称,就可以使被邀人加入当前的对话,实现三方甚至多方联机共聊了,有点和网上聊天室相同的感觉。如果 想邀请一位还没有加入到 名单列表上的朋友,那么只要按下“其他人”(下图),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 希望邀请加入对话的msn messenger用户的电子邮件即可。要注意的是每次对话最多可允许五个人(包括您在内)参加。

  不仅如此,和网上聊天室里相似,msn messenger以其自设的图释功能支持一些聊天动作(下图)。当 不经意间输入一个笑脸符号“:)”,在聊天对话框中就出现一个的笑脸图标;又或者 的男朋友在和 聊得情意渐浓的时候,会在对话框里给 发来一朵可爱的小小玫瑰花……真的给人一种很酷的感觉!

  是不感觉很好?看来msn还是不错的,对于用惯了oicq和icq的朋友可能对msn的操作还不太习惯, 下一篇就会教大家设置一些选项,使应用msn后更加方便!

  当 关闭msn messenger主窗口并不会关闭程序,程序会继续在任务栏中运行。您可以继续利用任务栏中的图标(位于时钟旁)完成大部分工作。如果要打开主窗口,双击任务栏中的图标即可。单击任务栏上的 msn messenger service 图标, 就可以发送即时消息、查看谁已联机、登录或注销、更改您的状态或退出程序,实在是办公室一族在上班时间进行网上联络的首选工具。

  您可以使msn messenger的主窗口始终位于其他程序窗口的前面,在对话窗口和“电话”窗口也可进行同样的设置。方法是:只要在主窗口或“电话”窗口的“工具”菜单上或者在对话窗口的“查看”菜单上,单击并选中“总在最前面”项即可。

  在“工具”菜单上单击“选项”,在“首选参数”选项卡上单击“声音”按钮。在“声音和多属性”对话框中的“声音事件”下,向下滚动到“msn messenger”类别。然后就可以象对其它windows应用程序进行声音设置一样,单击您想要更改的声音,然后从您的计算机提供的声音中进行选择。您还可以找到其他声音,方法是:单击 microsoft windows “开始→查找→文件或文件夹”,然后搜索“*.wav”。如果安装了windows plus! 包,则可以从多种声音中进行选择。请注意声音文件的,按照上述步骤可以找到要替换的声音。

  在“工具”菜单上单击“选项”,再单击“首选参数”选项卡,在“首选参数”选项卡的“文件传输”下,单击“浏览”。打开要放置发送给您的文件的文件夹,然后单击“确定”,再单击“确定”即可。

  将windows 颜色配置应用于msn messenger,就可以将您为 windows 选择的颜色应用到msn messenger不同的屏幕元素(例如背景和标题栏)上。只要在“工具”菜单上,单击“使用 windows 颜色配置”,一个复选标记将显示 windows 颜色配置已经应用于msn messenger,再次单击将取消复选标记并将颜色复原。

  默认状态下, 无论何时打开计算机,msn messenger都会自动启动。当连接到 internet,msn messenger 将自动尝试连接到适当的服务器上并开始为您提供即时消息服务。如果 要更改相关设置,只要在“工具”菜单点击“选项”,再单击“首选参数”选项卡,然后清除“在 windows 启动时运行此程序”复选框。

  由于msn messenger是不保留聊天记录的,只要 关闭了即时消息窗口,窗口中的所有文字记录都将烟消云散,永无踪迹。如果 要保存即时消息,可以在即时消息窗口中单击“文件”菜单,然后单击“另存为”,转到 保存该文本的文件夹,输入文件名,然后单击“保存”就将 的聊天记录保存为一个文本文件。

  在oicq上如果 要某人看见自己或与自己联系,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隐身登录”,把讨厌的家伙拉到“”,但这都常不文明不礼貌,不利己又不利人的行为。msn messenger的功能却相应的帮 也得大方得体。比如 参与的即时消息对话来自于 想的人,在即时对话窗口单击“”按钮就可以了。也可以在主窗口中用鼠标右键单击要的人的名称,然后在右键菜单中单击“”。要想取消,只要在 的“联系人名单”中,用鼠标右键单击要取消的人的名称,然后单击“取消”即可。

  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从理解上讲,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简单的说博客是一类人,这类人习惯于在网上写日记。

  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具体说来,博客(blogger)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个人文章的人。

  一个blog其实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都有。许多blogs是个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

  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的浏览网页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 bloggers发表和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中。

  最早,是由jorn barger在1997年12月提出博客这个名称。但是在1998年,互联网上的博客网站却屈指可数。那时,infosift的编辑jesse j.garrett想列举一个博客类似站点的名单,便在互联网上开始了的搜索。

  终于在1998年的12月,他的搜集好了部分网站的名单。他把这份名单发给了cameron barrett,cameron觉得这份名单非常有用,就将它在camworld网站上公布于众。其它的博客站点者发现此举后,也纷纷把自己的网址和网站名称、主要特色都发了过来,这个名单也就日渐丰富。到了1999年初,jesse的“完全博客站点”名单所列的站点已达23个。

  由于cameron与jesse共同的博客站点列表既有趣又易于阅读,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在这种情况下,peter merholz:“这个新鲜事物必将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作为未来的一个常用词语,web-blog将不可避免地被简称为blog,而那些编写网络日志的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blogger——博客”。这代表着博客被正式命名。

  随着博客数量的增多,每个博客网站上编写的网络日志的内容也混杂起来,以至把每一个新出的站点主要内容和特色都不可能搞清楚。cameron后来就只在网站上熟悉的博客站点了。时隔不久,brigitte eaton也搜集出了一个名叫“eaton网络门户”的博客站点名单,并且提出应该以日期为基础组织内容。这也建立了blog分类排列的一大标准。

  1999年7月,一个专门制作博客站点的“pitas”免费工具软件发布了,这对于博客站点的快速搭建起着很关键的作用。随后,上百个同类工具也如雨后春笋般制作出来。这种工具对于加速建立博客站点的数量,是意义重大的。同年的8月份,pyra发布了blogger网站,groksoup也投入运营,使用这些企业所提供的简单的基于互联网的工具,博客站点的数量终于出现了一种爆炸性增长。1999年末,软件研发商dave winer向大家推荐edit this page网站,jeff a. campbell发布了velocinews网站。所有的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他们的目的也很明确:让更多的人成为博客,来网上发表意见和见解。

  现在,全世界每天的内容,有一半是由6大巨头所控制。其利益驱动、意识形态以及传统的审查制度,使得这些经过严重加工处理的内容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求。的工业化,内容出口的工厂化,都在严重影响其发展。

  比如,以为例,有近4000人专业记者,每天“制造并出厂”2000万字的内容,每天发布在8500多种、和中,把读者当作“信息动物”一样。这种大式的模式主导了整个世界。这时,以个人为中心的博客潮流却开始有力冲击传统,尤其是对新闻界多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和规范。

  博客是一种满足“五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而实现的“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从价值链最重要的三个环节:作者、内容和读者三大层次,实现了“源代码的”。并同时在规范、运作机制和经济规律等层次,将逐步完成体制层面的真正,使未来世界完成从大模式到集市模式的根本转变。

  博客的出现集中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界所体现的商业化垄断与非商业化,大众化与个性化(分众化,小众化)表达,单向与双向3个基本矛盾、方向和互动。这几个矛盾因为博客引发的源代码运动,至少在技术层面上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这几年,对于所有新闻来说,都品尝到了技术变革的滋味。如今,再没有任何人会否认互联网对带来的,但是,好像也没有多少人到互联网的神奇:性的力量似乎并没有来到。

  所有的核心在于时间。对于性急的人来说,时间如同缓慢的河流,对于从容的人来说,时间又是急流。互联网的力量的确还没有充分施展,因为互联网的商业化起始,到今天仅仅才10年;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方式,从尝试到今天,也刚刚跨过10年。

  对于一种全新的形式来说,10年实在过于短暂。但是,10年也足以让人们感受到势不可挡的力量,以及依然静静潜伏着的冲击力。而今,随着博客的崭露头角,网络异常的力量开始展现了,声势逐渐发大。虽然,博客依然在大多数人的视野之外,但是,他们改变历史的征程已经启动。

  2003年,围绕新闻报道的传统和互联网上的伊拉克战争也同时开打,美国传统公信力空前质疑,博客大获全胜;

  2003年6月,《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和总编辑也被“博客”揭开的而下台,了新闻史上最大的丑闻之一;

  这一系列发源于博客世界的性力量,不但塑造着博客自身全新的形象,而且,也在深刻地改变着的传统和未来。

  博客秉承了个人网站的,但是综合了激发创造的新模式,使其更具和建设性。要在网络世界体现个人的存在,张扬个人的社会价值,拓展个人的知识视野,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流沟通的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客将会变得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接受。2002年8月“博客中国”网站的开通,标志着“博客”(blog)现象在中国互联网界的显露;11月18日,新闻学术网站“紫金网”在改版之际,推出“博客擂台”新栏目。从信息的角度看,博客网站、频道的出现对于博客个体而言,意味着将信息采集与发布的通道最大程度的简单化与快捷化。也许 现在还不相信,但是想一想,为什么在互联网的最低潮时期,在个人网站大萧条时刻,在商业网站最凄惨之际,没有一分投资,没有大公司炒作,博客却开始如火如荼?“当然,一切还都需要时间。博客刚刚开始发展,尤其是中国,目前仅仅是博客概念普及和萌芽阶段。不能完全依据现在的状况判断未来,而要看1~2年后,3~5年后的发展步伐。当然,第一步, 自己应该首先去实践一下。”

  博客作为一种新表达的方式,它的不仅情绪,包括大量的智慧、意见和思想。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博客的出现和繁荣,真正凸现网络的知识价值,标志着互联网发展开始步入更高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