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情感社区> 文章内容

以哲学的眼光来看待美

※发布时间:2018/5/9 20:32:4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美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自然的草木、落叶和夕阳;清淡的远山,浓墨泼就的云彩;任何一件风生水起的境像,不仅能够引起人类的共鸣,或许也能引起某类生物强烈的感觉。这其间唯一的区别,那就是人类在的闲暇,有着与其他生物在情感遗传方面的优势。即:人类在条件的不断改善之下,有时间也有了精力,可以利用空气或声带的震荡,利用平面的光与影的组合,甚至通过教般的图腾,将诸如雄性的、雌性的温婉以及四季的,将所有能够反映人类共鸣并有利于社会聚合的感受,借助音频之美、光影之美、文字之美,记载传承,发扬光大。而绝大多数动物对美,则受制于自然界的,只能偶尔在挣扎中,发出一两声欢欣的悲鸣。

  美是物质世界的产物,也是世界的产物。自然界的美,依托物质世界而存在。人类社会的美,依托人类每个个体而存在。而人类和制度之美,究其本原,不仅其反映的内容是物质的,而且其存在的方式仍然是物质的。,没有也不可能有脱离物质而存在的美。但是,并非物质的就一定能够产生美。美作为人类对世界的,必然带有的成分。离开了人类,离开了人类情感的愉悦,就断绝了自然与人类的情感关联,也就无所谓美了。

  美是相对于丑而存在的,两者却是对立统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丑。同一事物之中,既隐含了美的成分,也就有着不完美甚至丑的因素。美丑之间,一切皆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假若世界上消灭了丑,满眼之美肯定会引发审美疲劳。反之世界上没有了美,人们的心理需求,必定引发大家对美的标准的调整。

  美是量的积累,美到一定程度必然引发质的变化。美丽的事物,能够激发人们心里的认同。同时,人们对其间所隐含的美,往往下了大力气去发现,并通过人为的力量去拓展,以并展示其间的至美。但是,刻意去增加美,比如PS照片时,在美的域值内,色彩的饱和度十分重要。但超过了这个范围,增一分则俗艳,减一分则灰朦。如果没有把握好度,美到极处就了。反之,丑到了极处,也就走到了美的极至。

  美是肯定的,但对美的否定评价促使美的发展。任何一个时代,均有着那个时代对美的肯定,所以才会出现周王好细腰,唐朝以胖为美,欧洲中世纪的紧身衣,非洲的人体穿孔。但不管怎么说,那些对当时当地代表美的事物,却未必能够一以贯之。这正如现代平和的沉稳之美,在古代显然比不上热情奔放的之美。在人类追求美,最为极端的例子大概是时尚吧,从裸露身体到关键部位的掩饰,从遮盖严实到逐渐减少穿衣。种种衣服的长短、厚薄、衣饰的多少及繁简,加之动物的皮毛及其他材质的运用,就成了人们不断否定衣饰之美的时尚前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对原有美的否定,都带有当时的经济、、文化及教的背影。也正是在这种否定之否定中,美才完成了重复往返而由不断丰富提升的过程。

  具有上述哲学意义上的美,有时表现为一种心情,有时则体现为一种行为。但无论怎样,有着积极向上心态的人,必定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愉悦自已的心灵。而有着友善乐助心态的人,必定有着善于创造美的双手,能够把愉悦带给别人,并从别人情感的反应中,欣喜于自已发现美、创造美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