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美容美体> 文章内容

凌伟:《艺术就是一个城市的春梦》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15-7-18 21:49:2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按:这是我前不久在华东师范大学给硕士研究生们上的一堂阅读指导课。

  授课地点:华东师范大学

  授课对象:华东师大语文方向研究生

  执 教:凌伟

  沈章明老师:

  各位同学,鉴于上两届的讲课大赛的情况,我特地邀请凌伟老师过来给大家送宝。因为你们上两届讲课大赛中间,所出来的问题比较多,有一些是比较典型的问题。今天你们有两个角色,第一你们是学生的角色,第二你们是观察者的角色。学生的角色是你们要配合凌伟老师来学阅读材料上的这篇课文。作为一个观察者的角色也是学习,但是一种专业化的学习,是一种有理论反思的学习。凌老师是一个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的教育工作者,相信他会给大家带来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也希望你们能够认认真真的听,认认真真的思考,积极的和和凌老师教交流。

  凌伟:

  首先很高兴来到这儿和大家分享这堂课。 沈老师一直希望我来给大家上一堂语文课,但你们都是研究生。接到这个任务,我一直就在我想这课怎么上。沈老师要求我拿你们当中学生,这还真有难度的,毕竟你们不是中学生,是研究生。大家将来都是要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今天这堂课就跟大家探讨一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拿到一个文本,该做什么?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做的是在文本当中找问题。语文教师的功能是什么?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也就说是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改变纯粹的为应试的教育。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在于把学生教得没“问题”了。真正的教育要做的恰恰是能够让每个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变得“问题”不断。

  当下基础教育界最大的麻烦在于哪里呢?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我们各科的老师都已经失去了自己解读文本的和教材的热情和技能。应试不就是猜题、做题、考题吗?

  今天我讲课的文本我也没有上过。没有任何教参,更没有任何现成的答案。我在选教材的时候,就是想让你们找不到。我有一个特点,每次公开课的文本一般不会重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语文教师是要有硬读的功夫》,复印资料全文复印的。“硬读”的概念怎么来的?是从鲁迅的写不下去就硬写,那里来的。读不下去怎么读,要硬读。今天个文本我阅读的时候提了将近二十个问题,今天来的上还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标题的问题。你们读了这个标题有没有想到要问的问题?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如果这个标题要提问题,我们会在哪里提问题?

  同学1:关于“春梦”的问题。

  凌伟:还有一个同学刚才讲什么?

  同学2:本来可以说艺术是一个城市的春梦,为什么要说艺术“就”是一个城市的春梦?

  凌伟:一个同学讲的是如何理解“春梦”。一个是问的是为什么要用“就”。我想请你说说看你为什么想到“春梦”这个词,为什么在“春梦”上提问?

  同学1::为什么不是一个“梦”,为什么一定要说是“春梦”?

  凌伟:为什么要说“春梦”,“春梦”跟“梦”有什么区别呢?

  同学1:“春梦”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其他的含义在里面。

  凌伟:有什么其他含义?

  同学众:跟性有关。

  凌伟:“春梦”跟性有关,“春梦”的基本意就是潜意识当中对性的某种渴望。那为什么是“春梦”而不用“梦”?

  同学3:是不是说“春梦”可以打破那种拘束,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要标新立异的,是要打破某种规范的,所以说是“春梦”。

  凌伟:你们赞成不赞成她的这种表述,声音可以高一点,我们就像聊天一样。她说给人暗示是需要打破礼法的,艺术需要打破礼法。这里要谈到表述。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表述一定要完整,要让人能够听得懂,比如说你刚才说“春梦”,可能会提个什么问题。你说会提个“春梦”,这表达不完整。那完整的表达应该怎样?为什么是“春梦”,而不是“梦”,或者不是“美梦”呢?我们要学生准确的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我们自己就得把意思表达清楚。

  我们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因为“春梦”是跟性有关,而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性是忌讳的,甚至于说是的。如果谈了就打破了礼法,就会招致异样的眼光,在这点上跟艺术创作是相通的。

  我们知道陈丹青先生不但是个作家,同时还是个画家,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能够标新立异,打破礼法。当然我当初没有想到标新立异,要谢谢你们的帮助,我跟你们相比,或者老师跟学生相比差别在哪里?就在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把自己的意思给表达出来。

  你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是”之前要加一个“就”,加与不加有什么区别?还请你自问自答,你能想到这点,可能你潜意识里是有想法的,不然你不会问这个问题。

  同学2:表明的作者有一种态度在里面,如果单用“是”就显得客观。

  凌伟:加上“就”不是判断,就不客观了?

  同学2:更多的带主观,表明自己的态度在里面。

  凌伟:“就”是个什么词?“就”是个副词,是在这儿是个判断词,这是一个完整的判断,什么是什么?对不对?“就”,是一个副词,加强语气的,这语气词一加,一种情感就流露在其中了。

  下面给你们五分钟把文本看一下,每个人提三个问题。可以交流,提不出来你们可以商量。随便一点,你们毕竟不是高中生,我喜欢的课堂是随便一点的课堂,就像茶馆一样的。文字的奥妙就在我们碰撞当中豁然领的,那些我们原没有没有发现的东西。我们是研究生,如果我们去上这堂课,估计学生会问到什么问题?如果他问到这个问题,我应该给他怎样的帮助?我用的是帮助而不是答案。语文学习,文科类的学习,就我个人的理解它应该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最多也只是参考答案,我们老师能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找到他想要的答案,而不是将你的答案给他。我们的中小学教学的问题就在于我们习惯了把教参上的东西塞给我们的学生,让他记住了去考试。

  今天我们这样上课,如果跑到放在高中的课堂上,那些有经验的,考试水平相当高的老师是不屑的,这么上怎么考?但是有一点我们要,这样三年,肯定会比别人考得好。

  你们是中考、高考考过来的,考试中分值最大的两块儿,一块儿是阅读,还有一块儿就是写作。我们语文教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径。至于表达,其实就是一种作文,我们理解的作文一般是书面上的,其实作文的基础是口头表达,老舍的观点是,怎么说就怎么写。我们现在麻烦在不会说。我们都是研究生,刚才我们互动的时候,肚子里很清楚,但出来的时候词不达意,不完整,还要别人去给你补充,或者还要别人去猜,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就是你能够准确的把自己想说的话说明白,这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所以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要思考,我为什么要提这个问。

  我就是给大家提示一下,提问题,是一种阅读习惯,我们要教给学生阅读的习惯,当然自己就要有这种习惯。用批注的形式,提问题,在问题的下面用最精炼的词语,把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给写在那里。如果你想要把它们变成教参那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了,是要根据一定的逻辑系统把它表述出来。批注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圈点勾画。

  当然批注应该尽可能精炼一点,可以把它变成两个字。

  所谓的读书的方法,就是把书读厚与读薄。做批注就是把它读厚,根据批注把它写成书评,就叫读薄。十万字一本书,你书评写20万字,可能吗?能写个一万字已经很了不起了,一般写个四千字、五千字,那是最精华的。这就谈到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三个问题了:语文教学另外一个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将自己的语言表达变得更精炼,先是准确,第二步是精确。

  好,大家来分享一下?

  同学4:为什么说当艺术家最浪漫、最、最潇洒?

  凌伟:大家先来思考一下,刚才这位同学在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作为一个听者来讲,我们能够一下子明白她表达的意思吗,她的表达有没有问题?或者有没有要改善的地方。

  同学4:我刚刚问这个问题时,可能前面需要一点点的引导。

  凌伟:什么引导?你讲的太复杂,其实很简单。她问的问题肯定是文本中的。我们有这么多同学,说不定后面还有人听课的老师,他们可能还没有读到这个句子,要交代你的问题在文章的哪里。

  同学4:对。

  凌伟:这是最基本的方法。下面请你来讲,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我告诉你你比我厉害,这个问题我没问到。

  同学4:我是看了“最”字,最浪漫、最、最潇洒,我就由此问这个问题,“最”表达的是唯一,作者在这里认为艺术家是所有里面中的最能体现、浪漫、潇洒的。

  凌伟:我问你个这样一个问题,今天如果有一个画家画一幅漫画,画习国家领导人的肖像,不但把他画得很丑,还悬着把斧子,可以这样吗?

  同学4:如果从他个人来说是可以的。

  凌伟:从哪个个人?

  同学4:画家自己,这是他自己的创作,他有去画他想画的东西,但是要是公开了,是会有问题的。

  凌伟:为什么会?

  同学4:人们会带着意识形态的眼光来看。

  凌伟:如果放到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这么画一个国家领导人,会是什么结果?你们不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但你们可以想像的,就放到现在,这样的作品能够公开发表出来吗?

  同学4:不能。

  凌伟:那你不是说艺术是最的、最潇洒的吗?你刚才还讲了是唯一的吧?这里头的东西很复杂了,所谓,尊重学生,从哲学层面来讲,必须考虑的问题,所谓“而不逾矩”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这样的是不可能的,真的要达到那种,其实你也讲到了,那是对个人的心灵而言的,这种是任何人也不了的。所谓的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契约和规范的基础上,更何况是我们当下,此情此景的跟。现在我们讨论这样的问题,如果学生向你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你应该给他怎么样的帮助呢?

  同学4:老师我刚听你说了。

  凌伟:你不要听完我说,你听我说的,就是我你了,你就没有了,你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同学4:第一个如果从文章中来看。

  凌伟:大家可以替她帮帮忙,她提的这个问题有没有意思,我们刚才两个人的讨论对你们有没有帮助,有没有?

  同学4:我是觉得说到最、最浪漫、最潇洒我会从个人来讲,从画家内心心灵方面来讲。

  凌伟:是的,如果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内心没有那种、那种、那种潇洒他是不可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来的。其实文本当中是有句子跟他所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一致的。当然我们还必须明确,我们是教师,我们在课堂上教的是未成年人,是青少年,我们有义务让他明白潇洒,是必须有一定的制约和约束的。这就是我要表达的第三个意思:我们做教师的还有一个作用,讲语文教育是立人的教育,是要在我们的引导下把孩子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学生在这个现实社会当中,这应该是首要任务。

  不错,我们就这样上,其他同学呢?

  同学5:艺术和艺术家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二个真正的艺术家和假艺术家有什么区别,第三个是连假艺术家都不算的我们,就是平应该对艺术有什么样的态度?

  凌伟:这三个问题提得很好,告诉你我也没有提到。你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怎么想到这三个问题的?为什么要问这三个问题?

  同学5:因为我觉得整篇文章就在讲这三个问题。

  凌伟5:这个道理是什么道理?

  同学:我们对艺术有什么样的态度。

  凌伟:我们对艺术应该是怎么样的态度,你认为这是整篇文章表达的观点。所以你就觉得要让学生明白,艺术跟艺术家有什么区别,真的艺术家跟假的艺术家有什么区别?连假艺术家都不是的我们如何来看艺术,你这三个问题是层递性的。“家”跟非家的区别在哪里?中国的“家”最多的一个是歌唱家,其次恐怕就是教育家了,我们当下中国的教育家多如牛毛,还有国际教育家。“家”应该是怎样的?

  同学5:比较专业的。

  凌伟:比较专业的,有造诣的。很准确。我今天忘了给沈老师交代一下让大家带字典,没关系,手机带了吗?百度一下。我讲的第四点就是,我们在教学当中要教给学生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使用工具书,检索文献。在这个方面现在的中小学,不仅是不重视,根本就没有引起注意,字典的使用、网络的使用是被的。在学校里手机、网络的使用是被的,如果我们做教师我们要意识到要学生使用工具书,要让学生用好手机这个工具,它不仅是一个玩具,不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它还是一个学习的工具,尤其是智能手机。我们来看百度上怎么解释家?

  同学6:专家,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全面知识的人;特别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的有较高造诣的专业人士。

  凌伟:“家”,至少应该是个专业人士,我们刚才没有拿手机出来的时候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可以猜的,通过拆字的方法来猜,但是猜不能解决问题,不是一种严谨的态度,在猜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验证,验证的途径是什么?使用工具书,另外一个语言文字还得放在具体的语境当中处理。析词要教学生明白三个道理,蒙不到可以猜,猜了要验证,最重要的还得还原。还原到哪里去?还原到文本当中去。我们现在回到“艺术”跟“艺术家”的区别在哪里。

  同学6:艺术家的专业就是艺术,或者他在这方面有特别高的造诣。

  凌伟:艺术跟艺术家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同学7:艺术是一个物,艺术家是一个人。

  凌伟:艺术家是能够驾驭这个物的人,“驾驭”应该是技艺相当高超或者娴熟的,真艺术家跟伪艺术家区别在哪里?你那个问题是一个伪问题,伪艺术家不是艺术家。

  同学5:是艺术家。

  凌伟:装成的艺术家,其实不是艺术家。

  同学5:真正的艺术家与假艺术家对艺术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凌伟:你说呢?

  同学5:这篇文章好像更多的写的是假艺术家对艺术的影响。

  凌伟:影响这个词语准确不准确,也不能说不准确,我们就是要找一个更准确的词语,假艺术家对艺术是影响吗?用影响能够把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价值观表现出来吗?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当中要经常做的事,就说我们在词语的选择和推敲上,要帮助学生,引导他们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词语来。你们有没有看到微博上某将军的书法评论,有个搞笑的帖子大家有没有看过?有人称其书法看似简单却大有内涵,变化多端,气韵畅达,独成一家。还有什么童趣。大家百度一下,看看他的字称得上“书法”吗?如果他那个字也算是艺术,那是对艺术的什么?

  同学齐:。

  凌伟:对了,语文老师要做的是什么?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把答案找出来,这个词语就在我们嘴边上,可我们许多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时间想不到它。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答案必须自己去寻找。其实我觉得你对文本的解读还是到位的,我们知道陈丹青对当下整个社会的浮躁,尤其是的文学、艺术界的浮躁不仅充满着,用一个时髦的词语,他是还老愤青。愤青跟有什么区别?

  同学8:是的。

  凌伟:愤青的跟一般的区别在哪里?

  同学8:不论。

  凌伟:陈丹青论不论?我们有好多词语的词性跟感彩都被我们搞混了,我这两天专门在转关于“”这个词语的文章,包括我写的对于理解的文章,我的APP上都有。许多时候,我们把词语的色彩跟内涵都搞错了。其实,愤青是有点搞笑的,他的态度在那里,但是在表现形式上是搞笑的,比如说他的文字里面会有“娘的”,“他娘的”,我就问了这个问题:他娘的是艺术家的语言风格吗?

  同学齐:可以是。

  凌伟:“他娘的”在我们印象当中一般是什么人的语言风格?

  同学5:。

  凌伟:对,、军人,军人也是这样,蒋介石最经典的语言就是“娘希匹”。但在这篇文字开头就有一个“管他娘的”,诙谐、幽默、充满了的意味在里面。预习题中的第二个问题就出来了,为的表达他的观点,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我用了一个很的概念,表达方式,包括语言的形式,语言风格,包括修辞等等。其实就是你刚才讲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当下伪艺术市场的不满的。你现在有没有把这个问题的思理的更清楚一点?

  我们慢慢的会发现,这么聊聊,我们提的三个问题的答案就怎么样?

  同学齐:出来了。

  凌伟:就慢慢的出来了,所以不要担心学生弄不懂,学生其实比我们聪明。比如说我刚才问某将军的书法你们没有几个人懂,还要去百度,学生懂的不是一个两个,你们相信不相信?我们这个课没有什么时间吧?没有我们就这么扯,一个人提三个问题,我们二十几个人应该有六七十个问题呢。

  同学9:在第一页最后一段,他说“一座城市没有艺术家,便即意态索漠,缺滋味,一座城市有了艺术家,于是隐然骚动出异彩;城市若有春梦,恐怕是在等待艺术家,艺术家若有大梦,是到一座有艺术家的城市去”,后面解说,艺术家总是“到这些城市编织艺术梦”。我所提的问题跟这里有关,一个艺术家和一个城市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凌伟:首先要肯定的是,你的表述在前几位同学表述基础上有了进步,你已经能让听的人一下子明白你的发问来自哪里。你们今天如果能从这堂课上明白了这一点,让你的学生也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以为我今天就没有白来。你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

  同学9:首先这篇文章的题目说,艺术就是一个城市的春梦,艺术是一个物体,城市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艺术和城市之间的连接是通过人来达到的,所以在这一段他有说到,城市在等待艺术家,也说艺术家要去城市去编织艺术梦。我就想知道艺术家和某一个城市他们的关系。

  凌伟:你就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说,所以你提这个问题。城市是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城市这个概念抽象吗?如果狭义来讲,每个词语都是一个概念,都是抽象的,但是你说艺术是形象的,城市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城市是不是抽象的概念?提到城市你脑子里有没有这个形象?有。那其实你要问的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就是艺术家跟城市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对不对?那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有艺术家的城市跟没有艺术家的城市有什么区别?如果用陈丹青的解释是,有艺术家的城市有春梦,没有艺术家的城市没有梦,如果用作者的观点来解答,你们说能不能?

  同学9:能。

  凌伟:但是如果是我们给初中这篇课文,或者就是给高中生上,我们这样解释他们能不能接受?我这里要讲的又是另外一个观点,我们要把问题由宏大到细微,由抽象到具体,由不容易明白到好明白。你说艺术家跟城市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我问有艺术家城市跟没有艺术家的城市有什么区别,作为听者来讲哪个更容易接受?教师教学语言的最高境界是用直白通俗的话让学生明白他不明白的道理,现在大家来讨论讨论,你们来自各地,我们不用城市比,但是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大自然就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您是从民族学院来访学的,其实是一个艺术相当发达的,我最近转了一篇博客《藏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那天看一个微博,就是图片,三个在哪个国家做沙画,花了三个月完成了,用刷子一刷都没有了,我不知道这个图片你们有没有看到?一张张的图片过来的,很震撼的。我们上海有没有这样的艺术家?有跟没有有什么区别?我请你讲。

  访学老师:其实我们学校不在。

  凌伟:我已经给了你情境,三个藏族在哪里绘沙画,一群人围在那边观赏这个过程,花了三个月,用五彩的沙慢慢的画出了一幅宏伟的教的画图,画完了刷子一刷都没有了。怎么看?

  访学教师:他们很在乎过程。

  凌伟:你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的,你这个解释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我们上课重要的也是过程,不是结果。从艺术作品的欣赏的角度来讲,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作品是要有结果的。但是这结果背后的过程怎么样?更丰富、更精彩。要叫我回答,我问这个问题有答案,有艺术家的城市生活潇洒、灵动、变幻,没有艺术家的城市小山村的山山水水,也是艺术,那是自然的艺术,天天看到的山还是这个山,水还是这个水,但是艺术家笔下的山水跟我们所看到的山水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写生下,但沈老师的写生跟我的写生,跟在座各位的写生是不一样的。艺术家跟城市之间是什么关系?艺术家可以使一座城市有梦,梦的特点是变化多端,甚至不可捉摸,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对于城市来讲就是这样,它可以给城市润色,给城市带来梦幻。

  同学10:一个城市缺少艺术家,人们每天可能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有了艺术家这样一个城市他们除了吃饭睡觉,上班下班,他们可能还会去欣赏书画,歌剧,除了正常工作之外他们还是懂得去幻想。

  凌伟:人除了物质的生活的需要还有层面的享受,除了工作还得要有休闲。

  同学11:我觉得艺术家在城市里毕竟是少数的,比如说我是一个普通人,不管城市有没有艺术家对我讲毫无关系,其实在我普通人看来,一座城市有没有艺术家是没有区别的。

  凌伟:对!回到文字里面去,其实文字已经做了交代,我们读一下,朗读也是帮助我们理解文本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我拿你们当中学生了,我们一起把这段读一下。

  同学:一座城市没有艺术家,便即意态索漠,缺滋味,一座城市有了艺术家,于是隐然骚动出异彩;城市若有春梦,恐怕是在等待艺术家,艺术家若有大梦,是到一座有艺术家的城市去——唐的长安、宋的汴梁、明的扬州,文艺复兴期的佛罗伦萨、第三时代的巴黎、二战后的纽约,各地成千上万诗人艺术家络绎于途,到这些城市编织艺术梦。艺术家是国界的人,法国大导演雷诺阿说:电影就是我的祖国。当他在好莱坞见到美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印度的电影人,他说,他们全是我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大上海,周树人、张爱玲、傅雷、梅兰芳、卓别林、萧伯纳,都有踪迹在,因为那里曾经是艺术家做梦的地方;八十年代到如今,城文艺圈种种帮派不去说,单说艺术家从园给撵到通州的宋庄,从王府井老美院到大山子798工厂,有名无姓的才子佳人文艺是只见其多不见其少,为什么呢?只为是中国艺术家做梦的好地方。

  凌伟:作为一个普通人,你说这个城市有没有艺术跟你毫无关系,读了这一段以后,我说这一段已经给了你答案,我为什么这么说?你现在明白不明白,你不明白,其他同学明不明白。

  同学11:不明白。

  凌伟:你知道我想起了谁的话?我想起了叶圣陶的话,他有一句经典的名言,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什么都懂,不一定精。看看这里提了那么多城市,这些都是什么城市?都是艺术之城,都是艺术之都。有艺术家跟没有艺术家有没有区别?就好比今天我们来到你们华师大,沈老师告诉我对面栋楼上,郭沫若、田汉、朱经农、马君武、邵力子等著名学者曾在那里上过课,他也想把你们带到那栋楼上去上上课,或者他也希望他在那边上课,但是总没有这个机会。有艺术家跟没有艺术家有区别吗?有区别的。有了艺术家这个城市的地位跟没有艺术家的城市的地位有没有区别?区别大了去!

  其实这段也是我今天要交给你们的另一个观点,在一篇文字当中,总有最精彩的地方,或者作为一个读者来讲,总有最喜欢的一段。这篇文字我最喜欢的就是开头一段和这一段。这段当中我提了许多问题,我没答案,其中有一个问题就跟这位同学的问题是一样的,就是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个城市若有春梦恐怕是等待艺术家,艺术家若有春梦就要到一座有艺术家的城市去?接下来我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一座城市没有艺术家就索然无味了,有了就变得骚动异彩了?骚动,这个词语跟哪里呼应?

  同学齐:春梦。

  凌伟:对跟春梦呼应的。还有,如何理解电影就是我的祖国?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就是要爱祖国爱人民,我们所理解的祖国是什么?他这里居然说电影就是他的祖国。另外他还讲,城市艺术圈的种种帮派不去说,我们在谈艺术,谈文学的时候我们是用的“帮派”这个词语吗?我们是用的“流派”。那为什么用“帮派”不用“流派”?告诉你们,从功利的教育来讲,这是出试题的地方,空在这儿,一组词语:帮派、流派、学派,让你选择一个最“准确”的词语填进去。你们是不是这么考过来的?后面还有一个词语,“单说艺术家从园给撵到通州的宋庄”,为什么用“撵”字?这个背后有什么东西在里面?再比如说“只为是中国艺术家做梦的好地方”,为什么是中国艺术家做梦的好地方,上海就不是呢?是不是有这么一个情况,你们在你们身边那个歌唱的你们从来没有认为他是歌唱家,但是他跑到,到上一唱马上就变成歌唱家了,是不是这样?

  我这里要跟大家讲的什么呢?文本的解读还有一条径就是要把他跟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当然这不是答案,现在我请你们来给我解答这些问题。前面的两个问题已经讨论好了,我重申一下这几个问题。为什么雷诺阿说电影就是他的祖国,或者说为什么在这儿要引用雷诺阿的观点,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是“帮派”而不是“流派”?第三个问题,“撵”字外面有什么什么含义?或者说“撵”字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将文本当中的弦外之音给揣度一下。我对走进文本、走进心灵的说法是持不同的看法的,我认为别人的心灵你是走不进的,你老公的心灵你都走不进,最多只是走近,而不是进。同样,文本你也只能走近而不可能进。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少说走进,我努力走近。这几个问题我没有答案,请你们帮忙,不是故弄玄虚,是我确确实实没有明白。

  同学12:我尝试说一下我的理解,第一个有关于电影就是我的祖国,我觉得这里的祖国并不是客观属性上的国籍,而是指追求。

  凌伟:“追求”这个词语,能不能换一个更贴切的词语?我们经常讲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没国就没有家。家是客观存在的,国跟家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同学12:上有一种归属感。

  凌伟:就是这样,上有一种归属感,我们换一个贴切的词语,把你刚才的词语换成一个更贴近的词语应该是什么?

  同学12:寄托。

  凌伟:寄托或者依托或者归宿。我们不可能找到最准确的词语,但是我们应该努力找到一个比较贴切的词语。他把电影当成了他的一种的依托也好,归宿也好,其实想想看,哪个艺术家不是心的投入的,忘乎所以的。知道李白、知道梵高吗?知道钢琴家朗朗吗?他们哪个不是一端的?

  同学12:为什么?

  凌伟:专家总是在某个方面特别的专注的,没有专注会有春梦吗?他朝思暮想的就是这个。赞成不赞成?有好多问题学生没办解,我们做老师的就要把生活当中的事情、场景、现象引进来开拓他的思维,然后回到文本当中来。为什么是“帮派”而不是“学派”呢?

  同学13:可不可以是作者自己的语言?

  凌伟:他肯定有选择,我就是要明白他为什么选“帮派”,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愤青为了诙谐吗?刚刚教你们的习惯你们又没有用?百度。帮派跟学派或者流派的区别在哪里?

  同学13:帮派更具有凝聚力。

  凌伟:帮派的特点是拉帮结派,而流派、学派是有明确的主张、风格,代表人物乃至于者的。当然帮派也有者,有个老大然后有马仔,这里牵扯到词语感彩问题,词语感彩选择不是随便选的,因为你们不生在其中。我教语文的,你们如果不懂,有空可以看看我们现在语文界最著名自己又这样文章的《北某南某》,他的者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三十多关于他的“教育思想”的研究所,2012年开始评了全国第一届“某某某式教师”,还把这些教师的文章整了一本书,某某某亲自给这本书写了一个序,2013年评了第二届现在又在评第三届了。包括我们江苏就在搞苏派语文、苏派教育,我们上海也在搞沪派教育,沪派语文。这种现象相当普遍,语文界这样普遍,艺术界更。其实这就是陈丹青用的鲁迅笔法,对现在的艺术界这种不良的风气的顺戈一击。“撵”字更好玩。“撵”什么意思?就是“赶”啊,谁赶的?是帮派赶的吗?当然不全是。言外之意,在我们现在当中,艺术家做梦不容易啊,春梦不是那么好做的,要冒着风险的,要种种困难的,如果你能够坚守下去,你美梦才能够成真,如果你不能够,那终究就只是一场春梦。所以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文本解读的指导要善于帮助学生在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词语、句子背后寻找他的丰富的内涵,或者说寻找他的弦外之音。其实这是不是他语言的另外一个风格,前面讲的诙谐、风趣、幽默,这个叫什么?沈老师恐怕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告诉他们关于文体风格那些个专门术语,比如语言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形象生动,朴素自然,还有在简朴的后面隐含着犀利诸如此类的,应试的时候需要这些术语去套用,我们教学生考试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我认为这是他的语言的第二个特点,在看似不经意的词语后面,隐含着丰富的情感。

  同学齐:弦外之音。

  凌伟:弦外之音不是语言的风格,用我的解释就是在看似不经意的词语背后隐含着丰富的内容,这应该是他语言的风格,因为我不是搞文学研究的,你们问沈老师,沈老师用一个什么术语比较准确?

  沈老师:我也想不起来。

  凌伟:是不是应该是犀利与冷峻呢?这也是等会儿专题交流的时候,我要讲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好多语言的东西是要靠我们去的这个文本今天就讨论到这里。

  同学14:我有一个问题,有艺术家和没有艺术家的城市有什么区别对吧?你觉得艺术是否是人人都能够拥有的?

  凌伟: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是人人都拥有的。

  同学14:不管这个城市有没有艺术家,是不是我们都会有这个艺术。凌伟:任何东西都不是人人都拥有的,只不过就是说有艺术的城市跟没有艺术的城市给人的感官是不一样的,只能这么讲,你叫我唱歌我唱不起来我没有这个细胞。

  同学14:但是你有绘画的细胞。

  凌伟:广义的讲每个人都是一个艺术家,包括你的穿着就有你的审美价值在里面,包括我们看犀利哥,破烂的衣服一来,叼着香烟,他也有他的审美价值在里面,看上去是不经意的,其实我认为犀利哥是人策划出来的,任何人的言行背后都有潜意识支配的。

  同学15:他的标题说艺术就是一个城市的春梦,其实我感觉这篇文章整个在讲真正的艺术家。

  凌伟:又来了一个问题。如果你在给学生上语文课的时候,你问这两个问题,如果学生能把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这篇文章还要不要解读了?不要了。我们现在来讨论,他为什么只用艺术,而没有用艺术家?其实答案很明确,我也写字,但我能不能代表书法?我不能。谁能代表?赵朴初,陈丹青骨子里其实很狂狂傲,这狂傲恐怕也就体现在他的文字里,在他看来真的艺术家就是艺术的。

  同学15:所以这里的艺术也是指这些真正艺术家。

  凌伟:或许。真正的有创意的才能够代表艺术,陈丹青是当代的大家。我选了他的三篇文章给你们沈老师看的,最终我定了这篇,觉得这篇更合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合适?潜意识。也许许多事情是弄不明白的。

  同学17:之前对艺术家的界定百度了一下,是有造诣是专业的,但是文中第五节最后一句说,“艺术家属于哪种动物呢?不必是精炼空灵的诗句,不必是彪炳千秋的作品,而是日常光阴时事能够随手化为神奇的人”。这是矛盾的。

  凌伟:你刚才问的问题,是矛盾吗?我认为没有矛盾,正好回答了我们的疑问,我在这里问的问题,各位觉得艺术家是哪种动物?作者眼里又是怎样的动物?既然说所谓艺术家先得是个动心思而懂细节的人,为什么后面说两个不“必还”,还来了“而是”——“不必是精炼空灵的诗句,不必是彪炳千秋的作品,而是日常光阴时事能够随手化为神奇的人”,其实这个后面就回答了我提的,是哪种动物?就是这么一种动物,能够化为神奇的动物。明白吗?所谓“不必”,其实就是必。你们是搞文学的,那些文学作品哪个不是因为精炼空灵才能够彪炳千秋的,即便是看上去,白居易那些很平常的诗句其实是精炼的不得了,每每总是要读给老太太听,让他们都能够听懂的,直白的语言后面是有一种美妙的意境在里面。

  同学20:从这边来看,您看他前面提到“脚下是拟仿易时代的鹿皮女靴,头上是高加索皮帽;明明金发碧眼,却穿一身剪裁得体的花旗袍”,包括画廊教父利奥卡斯蒂里,算不算艺术家?

  凌伟:你说呢?

  同学20:我觉得是算的。

  凌伟:有人说他不是呢?

  同学20:我的逻辑是这样,按照这里作者的观点是日常光阴,时时世世能够随手化为神奇的人,按照这个观点来说,他们这两个人是艺术家,但是按照你刚刚讲的说他说“不必”就是必,是要有精炼空灵的诗句,是要有彪炳千秋的作品,从您的观点来说他就不是了。

  凌伟:怎么不是呢?他提到的这两个人现在是不是我们的艺术作品?

  同学20:不是,只是普通电影而已。

  凌伟:你去百度一下。

  同学20:另外一个呢?

  凌伟:那是行为艺术。你说行为艺术算不算艺术家?

  同学20:我觉得按照陈丹青的观点来说算是艺术家,但是按照您刚刚讲的不是。

  凌伟:我说了你不要生气,所有的最精美的空灵的诗句往往不是刻意的,很多时候就是信手拈来的,就是在不经意当中出现的。它不是刻意雕琢的,而是我们在解读的时候,我们把我们认为的意识附加在。艺术家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才可能化为神奇,才可能信手拈来。

  同学20:如果他化为神奇,未必是彪炳千秋的,他没有代表性的作品,只是在日常穿着打扮中有艺术的反映算不算艺术家?

  凌伟:怎么不算呢?就是行为艺术,在这个信息时代,一样是可以彪炳千秋,我们可以用影视将其保存下来啊,当然艺术不一定都彪炳千秋,后面讲的“而是”,强调的是最伟大的作品往往是能够化为神奇的,“不必……不必……而是……”,它是一个递进转折复句,递进转折复句重点在哪里?重点在后面,没有否定前面。

  同学1:你们两个一直在作什么是艺术家方面有讨论,这有解释的,所谓艺术家就是懂细节的人,后面是一个冒号,举了这两个人就是凌伟:其实你回答了我下面要解答的问题,文本解读还有一个原则,这就是前后勾连,我跟大家解读的时候,已经通过我的行为方式告诉你们了,其实我们要教给学生文本解读的很重要的径,就是在文本的前前后后找出它勾连的呼应的内容,文本的疑问的答案说不定就在下面,下面疑问的答案说不定在。

  同学1:所以我觉得冒号能说明问题,您解读的不必是精炼空灵的诗句,不必是彪炳千秋的作品,你的解释必须是这个。

  凌伟:不是的,他两次意思,不必是另外的意思就是是,也有是不必是的。

  同学1:这里不必的意思非要是,其实可以是。

  凌伟: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所以我讲的不必也是是,不必是就是是,不必是也是是。但有的确确实实,比如说“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这就是刻意的,经过反复推敲的,而有的许多情况下,那些艺术家更多的是神来之笔,不是真的像贾岛那样在那儿慢慢的想,是“推”还是“敲”的。贾岛,这个诗句也是特例。古人就是那种生活,七律、五律,平仄、格律是相当之娴熟的,许多时候也不是像贾岛那样去慢慢“推敲”的。到我们这些现代人,那种天天在一起喝点小酒,骑个驴子到处转悠的生活已经没有了,所以到现代人写古典诗歌的时候你觉得他是在慢慢的一个字一个字在那边抠,其实古人不是这样的,是信口拈来就是合律的。能够化为神奇的,最好的艺术是根雕。艺术家看到那个根形象像什么,稍微一整很好的艺术品出来了,典型的化为神奇。艺术家神来之笔就应该是这样。时间早过了,休息一下,然后我们进入到第二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