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情感社区> 文章内容

【专家】双相障碍的危害与治疗

※发布时间:2017-6-19 20:02:3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有一种病患者,时而像抑郁症一样郁郁寡欢,时而像躁狂症一样脾气暴躁,它就是双相障碍(也称双相情感障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院长和门诊部副主任郭小兵这两位权威病学专家指出,双相障碍发病率并不低,危害性在某种程度上比抑郁症还大。

  双相障碍属于障碍的一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全球双相障碍的发病率为1%-2%,最高可达5%。在轻躁狂发作时,患者通常思维活跃,创造力被激发,即使休息很少,也不觉得疲倦。一些患上双相障碍的领导,轻躁狂发作时会带着员工加班加点,并且点子特多,经常把大家都累趴下了。梵高、达·芬奇、柴可夫斯基、海明威等知名人物均曾被双相障碍困扰,所以它也被称为“天才病”。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患上双相障碍是件好事。双相障碍有4种发作形式:抑郁发作、轻躁狂发作、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其中,创造力较强的轻躁狂发作时间只占约6%,超过70%的时间是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时,思维也敏捷,但快到难以集中注意力,以致出现“嘴跟不上脑子”,说出的话,体现不出太多创造力。比如音乐家罗伯特·舒曼一生中有两个创作高峰,都发生在轻躁狂发作时期。当患者由轻躁狂状态转为抑郁发作时,由于情绪落差大,因此,其率比抑郁症患者还高。公开数据显示,双相障碍的率是普通人群的10倍,有11%-19%的患者身亡。舒曼最终的结局就是在疯人院。

  大多数患者初发年龄在15-25岁,少数患者更早或更晚发病。目前倾向认为,遗传与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而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

  双相障碍的损害非常大,体现在高复发率、高率和高共病率。超过90%的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据统计,双相障碍患者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一生中平均发病20-30次,寿命缩短10年,工作能力的时间大概为15年。

  双相障碍误诊率很高。欧美国家统计显示,双相障碍从首次出现症状到被确诊,平均需要7-10年,至少有1/3的患者需要10年以上,有60%的患者被误诊为抑郁症。因此,双相障碍的早期识别成为关键,重点是对轻躁狂及躁狂发作的重视与识别。

  轻躁狂的临床诊断符合下面几点:持续至少4天的高涨、情绪增强和活动增多,觉得身体和活动富有效率;社交活动增多、话多,与人过分熟悉、性欲增强、睡眠减少等;易激怒、行为鲁莽。

  躁狂发作的诊断要点有:躁狂发作持续1周以上;异常并持续情感高涨或易激怒,表现为感觉良好、自负,不能听取一点反对意见,因细小琐事而大发雷霆;思维加快或夸大,表现为思维活跃并难以约束,话多且语速快,严重者出现思维奔逸,飘忽不定;意志行为增强、生理作息混乱,常表现为患者的计划增多,并往往伴有盲目、不切实际的成分,精力旺盛,睡眠需求减少或根本不睡觉等;患者伴有病症状,常见的有夸大妄想、被害妄想等,相对少且短暂。

  此外,双相障碍患者的发作形式常具季节性变化特征,即初冬(10-11月)为抑郁发作,夏季(5-7月)出现躁狂发作。这也提示家属,春季时要注意患者有无情绪异常高涨的倾向,深秋、初冬有无情绪低落的趋势,以便及时就诊。

  双相障碍易误诊、诊疗率低,患者极为痛苦,需要医生和社会的关注。其治疗需注重“三大原则”:综合原则、长期原则以及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原则。目前,药物(包括稳定剂、抗病药物、抗抑郁药物)仍是治疗双相障碍的主要方法,而稳定剂是国际的主要治疗药物,是从急性期到巩固和维持期的主要选择。

  在治疗过程中,强调综合治疗原则。双相障碍的药物选择比抑郁症复杂得多,一定要遵医嘱规律服药。心理治疗、运动、情绪调节都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国外研究发现,运动对双相障碍治疗的贡献高达20%-30%。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