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女人天下> 文章内容

2020“數博對話”嘉賓觀點薈萃: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需要場景

※发布时间:2021-7-7 16:17:4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7月29日,以“賦能實體經濟,推動產業創新——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為主題的2020“數博對話”活動成功舉辦。本期數博對話活動由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組委會主辦,貴陽市人民、銅仁市人民、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承辦。

  銅仁市人民大數據專家顧問曹曉鐘,騰訊智慧行業產品三部行業總經理張國政,平安智慧城市科技股份公司商務管理部總經理、邊緣計算產業聯盟智慧城市行業專委會曹曉兵,宏立城智慧科技集團副總裁、規模企業運管專家和數字化智慧化專家王立敏,廣東柯內特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原IBM智慧城市與產業轉型戰略總監周東出席活動,並在對話環節一同就“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相關話題進行探討、交流。

  曹曉鐘認為,傳統企業用信息化手段來管理、架構、運營,這是一種方式,但還不是深度的融合。更建議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來對傳統行業進行新的變革,這是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很多實體企業目前還沒有意識到大數據對自身整體運營帶來的變化和好處。張國政認為,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點有兩個方面。第一是效率,在效率方面有所突破,比如運營效率、生產效率、物流效率,通過大數據可以加強環節進行提升,能更好地提升經濟效益。第二是變革,包括思想、觀念、運營模式的變革。

  王立敏表示,大數據和傳統企業的融合,很重要的是場景的存在,沒有場景,柳晋阳融合就談不上。並認為,大數據產業融合發展,有兩類主體是核心,其中最重要的主體是,它如何和另一個主體(企業)之間形成分工合作關系,能夠創造出一些場景,把這些場景當成平台,吸引人才、資金的進入,這會是一個區域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徑。

  新的技術手段催生了傳統行業的變化,傳統行業在運營過程中,就要把新技術用起來。曹曉鐘認為,新技術推動了企業變革,企業變革推動了新技術應用,這是相互促進的,而且傳統企業轉型要從思維模式、架構模式等全方位地進行深度融合。“銅仁從去年年底開始做網絡貨運,目前招商了163家企業,落地產值接近600億。這麼大的產值規模,沒有買一輛車,完全利用互聯網平台,把社會的閑散在全國各地的汽車司機資源利用起來,在運輸行業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曹曉鐘舉例介紹到。這個例子帶來了一個啟示,這種思維模式、商業模式的轉變,跟傳統的行業不一樣,組織架構、用戶體系都要有變化。

  周東也同樣舉例介紹到:“2012年我在IBM的時候,幫助一家企業做了第一次的大數據轉型,它從隻有30個人規模,一年營收700萬的公司走到今天,已經做到了年收入1.3億的公司,最重要的是完成了整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在這個過程中,是技術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還是業務驅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周東表示,數字化轉型必須要解決以數據驅動這樣一個連接,開始從傳統的集成公司邁向以大數據為主導的服務公司時,要解決的是數據源,之后接著是數據積累,然后是數據資產。在擁有數據資產的前提下,去做產業鏈的延伸,進而實現數據資產變現。

  曹曉兵談到,未來不管是數字經濟還是大數據,或者科技創新,要想成為頭部企業或者成為引領者,有五個核心競爭要素不可或缺。第一是技術,第二是數據,第三是場景,第四是資源(包括人才),第五是資本。

  第一,所有的大數據不會憑空產生,一定有具體的場景產生了大數據,由這些場景匯集在一起形成了大數據。

  第二,大數據不能直接拿來就用,大數據一定要經過數據治理才能變成數據資產,才能變為生產要素。數據現在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跟傳統的生產要素是不一樣的,比如一個杯子、一把椅子,拿走了就沒了,但數據可以無限使用。怎麼樣保証數據合理、、安全地使用?要把數據真正變成一種生產要素去流動,數據流動中,數據的所有者能獲得收益,按照經濟學原理建立了一個很好的經濟生態,它才能作為生產要素。

  第三,數據作為數據資產以后,可以給新的應用場景賦能,這是一個閉環的生態。在這個過程中,場景大數據匯集到一定程度后,如果找到它的商業模式就完全可以轉起來,就很可能發展成一個很好的平台型企業。

  張國政也有相同的感觸:“我在傳統的IT公司工作十多年,傳統的智慧城市存在很大的問題,就是場景不夠具有觸達性。比如你想得很好,規劃得很好,項目很強大,但跟市民沒有連接的能力。”他認為,場景對智慧城市來說常重要的方面,它不僅吸引人才去努力奮斗,而且對城市未來的發展也常關鍵的。

  周東過去兩年的工作經歷中也有一個很深的。他在工作中接觸了大量比較優秀的創業團隊,他們中一部分擁有很好的技術,又有很好的人才,大家的願望都是很美好的,但是其孵化項目真正落地的時候,發現它跟實際的業務驅動場景是脫離的。而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現,如果不能夠沉下來,沒有這樣的徑,這些企業的生命周期一旦到達就會崩盤。因為企業要和發展,首先要解決。

  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王立敏期望著最重要的兩類主體,即和企業能夠攜手起來,通過合理的分工、協作、合作,推動這個產業盡快向前發展。

  曹曉兵相信,未來智慧城市、大數據產業少不了科技、金融,更少不了生態,願意跟生態伙伴一起把核心價值以及核心能力服務於合作伙伴,服務於和企業。

  曹曉鐘認為,大數據賦能實體經濟是一個過渡階段,未來每家企業可能都會變成大數據企業,這是發展的目標也是發展的方向。

  張國政用十二個字總結:平台先行、重點突破、打造生態。他表示,一些地方的平台經濟發展得很好,但一些特殊的行業、重要的行業不一定有平台去實現,這需要做重點突破,而打造行業生態也非常重要,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周東表示,未來的發展裡,平台生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要聚焦,先從突破點做起,隻有真正形成突破,未來才能夠更好地開花結果。